“之前我们比较注重线下品牌体验度,线上没有特点,也不符合短视频的风格,因此导致线上难以推广,流量不能有效聚集。”YIAN品牌设计师陆恩华面临的,并非一个人的战斗。受疫情影响,服装行业的线下销售尚未完全恢复,大量服装企业受到冲击的同时,自主设计师品牌也面临抉择。一些个人服装品牌店铺正在打折销售,更多服装设计师选择像陆恩华、格勒(独立设计师品牌Page3创始人)一样重新思考:是不是对线下渠道依赖过重?
停摆难题
疫情期间,很多服装品牌被迫暂停线下门店的营业或缩短营业时间。然而,线下实体店停摆不仅波及了各大服装品牌,设计师品牌和个人服装店铺的体验店也受到了冲击。
“疫情对我们线下实体体验店的打击比较大,现在只能尽量缩减开支,毕竟我们属于国内新兴的设计师品牌,比较小众,具体还是要看后续几个月的销售情况。”陆恩华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陆恩华是一名在多次在中国国际服装周举办过走秀的自主品牌设计师,目前设计的自主品牌有THE YIAN STUDIO、亲子系列,包括了常规销售款和**定制、礼服、羊绒毛衣、棉麻古风等产品。
然而,停摆的不只是线下实体店。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广大合作伙伴、观众及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中国国际时装周组委会宣布,原定于3月25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的“2020/2021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将延期举行,新的举办时间将根据疫情情况确定。
“因为品牌本身比较小众,所以延期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大的影响,而且时装周延期也是为大众负责。”陆恩华表示。
实际上,除了设计师品牌以外,很多个体服装店铺也开始低价、折扣销售服装。一位开设个人品牌服装店的老板称,现在店铺虽然暂停营业,但是房租却没有“暂停”,通过朋友圈低价出售一些服装来回流资金。
纺织服装管理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表示,小店进货量少无法赊账,现金流枯竭,低价售卖能回一些本钱,毕竟生存下去才是**路径。
拥抱流量
“相比以往,疫情期间取消了很多发布活动,增加了创作以及对线上流量的思考。之前我们比较注重线下品牌体验度,线上视频主要是记录形式,没有特点,也不符合当下短视频的风格,因此导致线上难以推广,流量不能有效聚集。”陆恩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下一步品牌决定把重心放到线上推广,希望线上流量可以补充到线下。”
同样,一手打造Page3的格勒,面对这次危机也曾一度十分焦虑,之后渐渐走向平和,并认真反思了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品牌对线下依赖过大。
实际上,重新思考线上流量的不只是设计师品牌,近日,很多服装企业开始尝试线上销售的新玩法。早在2月,慕尚集团、卡宾集团、太平鸟等企业就推出了社群、小程序等销售方式。3月,森马也开展了全员营销的活动,借助线上店铺、社群推广的形式,促进销售增长。
程伟雄表示,实体门店只是一个点,面对的服务圈层比较局限,而且会受物理距离的影响。如果打通线上端口,可以让用户群体的触达更加多元,不受时间、距离、地域、门店面积、季节等限制,无限放大体验服务需求。因此,门店的全渠道打造势在必行,在特定商圈围绕品牌用户做好线上线下的体验服务在未来尤为重要。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赖阳则认为,服装销售转向线上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实体店依然会给企业带来收入,线上销售也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很多服装企业很难下决心彻底向线上转型。
品牌重塑
“小众品牌有两面性,一方面是船小好调头,另一方面则是没有更多资金或资源支持其发展,需要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大。在疫情中,小众品牌熬下去就是成功,熬不下去就只能被淘汰。”程伟雄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受疫情影响,江浙一带的工厂几乎全部停工,格勒的春季系列服装无法出货,夏季系列的设计虽然已经完成,但尚在沟通工期。“实际上,不管有没有疫情,创业本身就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当前是设计师品牌很好的反思机会。”格勒说。
陆恩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疫情期间,品牌可以放慢脚步做一些‘修正’。这种‘修正’不仅包括对线上流量的重新认识,也包括对品牌定位的重新思考。品牌后续可能会开发更多的成人装,因为从购买力来说,成人装优于儿童装,特别是设计师款。这也符合我未来想带领个人服装品牌从小众走向大众的想法。”
赖阳认为,小众品牌在疫情中会受到冲击,但是比起有大量门店的传统服装企业要小得多,在疫情中重新思考,也是品牌重塑的好时机。
在程伟雄看来,在疫情情况下,自救是必然的。通过线上推广是回收本钱的路径之一,除此之外,需要做好收支紧缩,剥离不良业务和暂停现金投入,同时需要强化公司内部运营学习培训与提升,夯实基础练好内功。北京商报记者钱瑜白杨李濛(图片由YIAN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