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rks在中国的名字叫“其乐”。大买特买“其乐”的鞋子,几乎是每个中国旅游团在英国的常规节目。这种质地牢靠、款式正统的工装鞋,在伦敦买二三十英镑,等躺到杭州大厦的柜台里,就标到了一两千元人民币。
“其乐”是英国*大的鞋类零售商之一,自欧盟决定对进口中国和越南的鞋类征收反倾销税后,该公司宣布将被迫裁员。
也就是说,“其乐”的鞋,也有不少在中国制造。
这就是一个产业全球化的时代。据说,一家叫Forward Shoes的制鞋公司去年为“其乐”等欧洲品牌生产了100万双鞋,公司老板的办法是:售价低于60美元的鞋子留给中国鞋匠,高于240美元的留给欧洲鞋匠。
一双中国鞋进入欧洲,不仅让消费者享受了实惠,事实上,当地政府、进口商、零售商及相关从业人员都受益不浅,反倒是皮鞋的生产者,在供应链的起点,获利*少。
然而,接二连三的反倾销大棒,明显阻碍了中国鞋商的脚步。一个反倾销案,波及了价值8.3亿美元的中国皮鞋,上万家中国鞋厂的生存和数百万工人的饭碗。
10月5日,欧盟通过了对中国皮鞋反倾销案的终裁,中国涉案企业中,除一家因获得市场经济待遇被征收9.7%的反倾销税外,其余企业均被课以16.5%的反倾销税。
后果立马体现了出来,在征收“16.5%”的反倾销税后的**个月,温州出口欧盟皮面鞋类产品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货值分别下降了48.49%和45.90%。
我找温州皮鞋行业的专业人士了解了一下,那里的企业基本上实施了两种策略:一种是“及时掉头”,在欧盟紧盯着皮鞋问题的时候,他们转而大量生产和出口非皮面鞋。要么就是向美国、日本、俄罗斯、东南亚等地找市场。
另一种姿态,是“迎面出击”。欧盟的裁定下来之后不久,“奥康”就宣布,聘请“反倾销**律师”蒲凌尘状告欧盟。同时,温州泰马鞋业有限公司也加入进来。
也就是说,在中国加入WTO五年过渡期结束后的“**辩”中,中国的鞋商要跟欧盟叫板。
“无论结果如何,这是为了彰显中国企业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奥康集团的总裁王振滔说。贸易要讲公平,说到底就是双方都要有一个开放的市场,互惠互利。前几日,欧盟驻华大使赛日·安博造访杭州,他也认为,中国企业到欧洲法院起诉欧盟的反倾销举措,“是非常正当的行为”。
朋友说,英国人在自己的媒体上也承认,在这场“关于鞋子的战争”中,专门生产高端男鞋的欧洲鞋厂,几乎没有直接遭遇到来自远东的制鞋商的竞争。例如制鞋商Churchs,它的一双鞋成本超过265英镑,买它的人多数是伦敦金融城里的绅士。
这家公司的财务主管乔纳森丘奇在接受采访时称,他们**要依靠的是,每年25万双的销量有赖于俄罗斯和中国实力消费阶层的支撑。
温州鞋革行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我,这其实就是欧洲人面对中国鞋的心态,它要限制你,却又已经离不开你。我知道,其实很多英国人并不富有,他们喜欢到ASDA(以廉价著称的大型超市)买中国生产的鞋子,至于“其乐”嘛,就等到圣诞节打折的时候买吧。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