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中常见重金属污染包括粉底、防晒剂中含有二氧化钛、氧化锌、铅、铬和钕等;口红色素原料中一般含有一定量的铅; 还有一些宣称速效美白祛斑产品中易含汞、铅等重金属。加拿大环保组织曾经做过一份关于“潜藏在化妆品中重金属的危害”的报告,测试了49个知名品牌的化妆品。研究人员主要测试了这些化妆品中是否含有砷、镉、铅、汞、铍、镍、硒和铊8种有毒物质。结果发现,除了汞以外,所有化妆品都含有其余的7种有毒物质。
虽然化妆品中重金属“泛滥”的事件频发,但人们也开始理性认识到重金属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人类生活中会随时遇到。化妆品中所含重金属成分分有意添加和无意携带两种,后者更为普遍。除生产、包装过程中可能混入带有重金属的杂质外,化妆品中重金属*有可能来自于原料。例如,*常与“铅”扯上关系的口红,它使用的色素既有有机染料,又有由矿物制造成的无机颜料(如氧化铁红等),而来自天然矿物的无机颜料正可能是携带重金属*多的成分。
目前所知,化妆品中重金属若超标,其危害不一定达到可见的程度,但可造成潜在危害,且危害大小不确定。
化妆品在上市之前,都会按相关法规进行重金属检测,而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会带来很多严重的连锁问题。**,错误或有偏差的检测结果有可能导致重金属超标产品涂抹在消费者脸部,引起公共安全事件; 也有可能将好产品拒之门外,无法和消费者见面。其次,当不同检测机构的测试结果存在差异时,会做大量重复且无效的检测和测试,浪费资源。所有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在相关检测过程中没有应用或缺少化学计量的相关资源进行质量控制,继而实现测量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更通俗地讲,化学计量的作用正如一把公正的尺子,它丈量着所有化学分析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使所有测量行为得到规范,进而支撑起日常生活中所遇到各种测量结果在人们心目中的可信度。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经过研究人员多年的努力,针对化妆品中有毒化学物质的检验方法已经初具规模,并且研制出了相关化学计量检测用基体标准物质:粉类化妆品中铅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E)090027、GBW09301,霜类化妆品中铅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E)090028、GBW09302a,蜜类化妆品中汞和砷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E)090029、GBW09303a,水类化妆品中甲醇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E)090030、GBW09304,霜类化妆品基体中重金属铅、砷元素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9305。这些标准物质的研制成功,为国内相关检测部门提供了技术保障,可以用于确定相关检测方法的正确性、可靠性,保证了相关化学分析测量量值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靠性。
同时,为了保障化妆品相关检测实验室的测量能力水平一致,保证打假工作的公平、公正开展,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了相关的国内比对工作。2013年,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在社会重点关注的检验检测领域组织开展了实验室能力验证计划,其中将化妆品中汞元素的测定作为A类强制计划(CNCA-13-A04)。此计划的完成,为参加实验室提供了提升相关检验测量能力水平的机会,保障了相关实验室的资质认定有效、测量结果可靠,检测数据的准确、统一、可靠。为相关重点产品打假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为相关汞元素的测量检验、风险监测等活动提供了认证认可技术判据,保证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合格、安全。
此外,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妆品相关检测能力也得到了国际互认,使得我国相关化妆品测量量值的溯源性得到了验证,与国际发达水平实验室保持了同等水平,保证了已建立的化妆品计量标准平台达到了与国际等效一致的水平,为国际贸易中处理相关技术壁垒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自2006年以来,不断曝光的化妆品安全事件,均属于假冒伪劣化妆品流入市场造成,这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恐慌,也给相关打假工作提出了挑战。目前,随着化学计量在化妆品领域的深入开展,相关测试贯穿于原材料入场检验、工艺过程、直至成品检测等生产的全过程,为相关化妆品商品进入市场提供了一道安全屏障,成为卸下消费者“恐慌”心理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