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今天入梅,各类 野生菌也进入了生长繁殖的旺盛期。有些人追求野味,觉得野生蘑菇更好吃,还有些人自觉经验丰富,能辨别食用菇和 毒蘑菇。但实际上,野生菌是凶险的“杀手”,年年都有吃进医院的人。浙江省疾控中心昨天发布提醒:我省已进入毒 蘑菇中毒高发季节。省疾控专家建议市民,对于野生蘑菇,*好是不采、不买、不卖、不食,以防 中毒。
毒蘑菇十分凶险
昨天下午,记者从杭城各大医院的急诊科了解到,近期没有接诊到误食毒蘑菇中毒的患者。杭州市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叶远玲说:“毒蘑菇中毒的事件在市区发生得还挺少的,主要在农村、山区等地比较多。”
省疾控专家表示,毒蘑菇中毒常常危及生命,是造成食源性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吃的是一些引起脏器中毒损伤的毒蘑菇,中毒后病情十分凶险,死亡率高。多数病人都是由胃肠型中毒后,部分毒肽进入内脏,引起肝、肾、脑、心等实质性脏器损害,以肝脏损害*为严重,表现为肝肿大、转氨酶升高、肝坏死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毒蘑菇中毒的临床表现还有可能会出现“假愈期”,即经相应治疗后,症状逐步缓解甚至消失,但在一两天后,病情会迅速恶化,致使患者出现以肾衰竭为主的多器官衰竭。
别因好奇而入口
“6-10月是浙江省野生菌生长的旺盛期。但是,因毒蘑菇种类繁多,其鉴定需要丰富的专业生物分类学知识和相应的设备支持,有采摘食用习惯的人员也很难准确识别。”因此,省疾控专家强调,对于野生蘑菇,*好是不采、不买、不卖、不食,以防中毒。
叶远玲也建议市民,如果要食用蘑菇,*好通过正规途径购买,如到大型超市、菜场购买,不要到路边小摊小贩处购买,更不要因为一时好奇,随意采摘野蘑菇品尝。
“有些人觉得食物野生的才是更好的,这其实是个误区。不管是野生蘑菇,还是野菜,我都不建议市民自行采摘,除了无法辨别其本身毒性外,像一些长在路边的野菜、野蘑菇,即使本身无毒,但也可能因为尾气等污染,上面附着有毒成分。”叶远玲说。
万一中毒可先催吐
那么,如果不小心食用了毒蘑菇,该怎么办呢?省疾控专家表示,如果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泻、腹痛和视力模糊等症状,就*有可能是中毒,必须马上就医,否则可能会错失*佳治疗期。
“食用蘑菇后,大部分先作用于胃肠道,因此,在去医院路上,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可以进行催吐。”叶远玲说,“可以快速喝2瓶矿泉水,然后用手指抠住喉咙,或用筷子、压舌板,进行催吐;吐出后,再喝水,再进行催吐;反复多次,尽量吐干净。”
叶远玲表示,催吐的过程其实就相当于一个简单的洗胃。“到医院后,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对应处理,比如进行洗胃,帮助排泄,严重的可能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尽可能保护重要脏器不受损伤。”
考虑到毒蘑菇中毒可能会出现“假愈期”,因此,省疾控专家提醒,患者如果在中毒初期症状出现缓解时,仍应在医院积*接受治疗,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病情稳定好转。
毒蘑菇认识七个误区
关于毒蘑菇,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认识:越鲜艳的蘑菇越有毒。事实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那么对于毒蘑菇,到底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误区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专家罗列了大众对毒蘑菇的七个误区:
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错!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比如褶孔牛肝菌是颜色鲜艳的食用菌,而灰白色的灰花纹鹅膏是毒蘑菇。
长在潮湿处或家禽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错!干净的树下一样可以长毒蘑菇,比如鹅膏、口蘑、红菇中一些有毒种类也可以生在松林中。
毒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生葱一起煮,液体变黑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错!“银针验毒”是小说和电视情节,可以验砷化物(比如砒霜、硫化物,但蘑菇毒素多为生物碱,不能与银器发生化学反应,不能产生颜色变化。
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
错!有不少毒蘑菇受伤后,不分泌乳汁,也不变色;而有的食用菌,比如多汁乳菇,可以分泌液体并变色。
被虫叮咬过的蘑菇没有毒。
错!许多剧毒的鹅膏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
表面粗糙、突起,菌柄有环或有菌托的是有毒的。
错!许多毒蘑菇看起来很普通,比如剧毒的毒粉褶蕈。
毒蘑菇水一泡就变浑,无毒的泡在水里是清澈的。
错!变浑是因为蘑菇含有浆液,既可能是有毒的,也可以是无毒的。很多毒蘑菇泡水也不会变浑。
这些蘑菇都要命
华东地区常见剧毒蘑菇
灰花纹鹅膏
裂皮鹅膏
淡红鹅膏
黄盖鹅膏
拟淡红鹅膏
条盖盔孢菌
肉褐鳞环柄菇
毒环柄菇
欧式鹅膏
异味鹅膏
拟卵盖鹅膏
赤脚鹅膏
假褐云斑鹅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