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西、内蒙古、重庆、四川先后印发盐改实施方案,其中,四川省提出要对省盐务局的盐业行业管理职能、食盐质量安全管理与监督职能、执法职能等分流。调整后,四川将保留省盐务管理局“牌子”,在省经信委挂牌,按照“考调招录一批、离岗待退一批、培训转岗一批、协商解除合同一批”的方式,对现有执法人员进行分流安置。除了四川之外,其余3个省级行政区域均提出撤销盐务局,将管理职能交由工信部门、经信部门、食药监部门等行使。
不过,即使我国已有部分省份开始撤销盐务局,但还有更多省份并未对外透露改革动向,*近3个月来,各地也依旧频繁曝出地方盐业政企抱团排外案例,甚至还有盐务局与跨区经营盐企因此“对簿公堂”。今年4月28日,中盐上海起诉江苏省盐务局一案在南京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原告中盐上海此前在官网发布声明表示,江苏省盐务局将该企业列为销售不合格食盐产品或产品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名单,是“以食品安全之名,行地方保护之实,违背了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精神”。
对于上述情况,上海旨平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邹佳莱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各地盐改实施方案来看,盐务局被撤销之后,各地大多采用了“人随事走”的模式,这会导致虽然盐务局“牌子”不在,但官员管理职权仍存的局面,可能会造成盐务局“名亡实存”。
实际上,盐业政企不分背后的根源正是经营盐业的巨额利润。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在盐改之前,我国产盐成本大约在600元/吨左右,而市面上的售盐价格平均为3000-5000元/吨,其间差价高达4-7倍,不仅如此,由于食盐属于刚需产品,市场需求量稳定且巨大,一旦推行政企分开,就意味着地方盐务局很可能面临巨额损失。
对于上述情况,专家表示,将盐企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链斩断才是整治政企不分的根本之策。朱丹蓬建议,在出台方案的同时,我国还应组建督导组前往每个省市督察,并集中力量针对问题比较突出的省份进行调查,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