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
新的一年开始,梳理了国际上营养标签的管理,跟大家一起学习和分享一下,也期望从中能得到一点儿启发。
谈谈国际变化:看看下面两幅图,很说明问题的:
上述两图中紫色部分代表强制标示营养标签的国家和地区,黄色部分代表自愿标示营养标签的国家和地区(声称强制或特殊膳食食品强制,白色部分则是没有法规的国家和地区。单从面积上看,从2007年到2014年,短短几年之内,强制标示营养标签的国家的覆盖面已经大大增加,目前已占了全球约2/3的地区。我们国家2007年时还在黄色区域,现在到了紫色区域了(自豪感油然而生啊!
这也难怪,社会发展了,食物丰富了,吃得饱的同时还要吃的健康嘛,这是全球人民的共同想法。
营养素的数量
光谈强制不强制还不行,还得看标示的营养素的数量。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不同、企业实力不同,居民的营养知识水平也不同,因此各国强制要求标示的营养素个数的差异还是很大的。看看下面的数字吧。
如果觉得这些国家都比较远,那就说周边近点儿的国家吧:
马来西亚:1+4: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总糖
我国台湾地区:1+6:能量、蛋白质、脂肪、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碳水化合物、钠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1+7: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总脂肪、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糖、钠
看看我们中国吧。
中国大陆:1+4: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
所以,从规定必须标示的营养素数量上来看,中国是比较少的,当然这是**考虑到国内企业的实力,预计今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增加,还会增加的。
后记
中国其实从来都不缺法规,缺的是对法规的正确理解、正确执行。营养标签**不是一些"职业打假人"的饭碗,也不是一些部门"罚款"的武器,其根本宗旨是为了百姓合理膳食、科学选择。
营养标签法规计划的实施将会持续推动下去,也需要更多研究的支持,如消费者倾向于哪种营养标签,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营养标签能够多大程度地影响和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另外,在外就餐的人数越来越多,餐饮食品是否应该在恰当到时候引入营养标签,也需要大家思考。
(图片和部分信息来自欧洲食物信息委员会EUFIC"营养标签全球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