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平台……提起对俄边境城市,人们更多的会联想起它们的这些作用。然而,近日记者在我省几个口岸城市采访时,却欣喜地发现,这里已经立起一座座厂房、仓库,一条条产业链正在形成。口岸,再也不是单纯的“二传手”了。
加工企业落地生根
孙来君,上世纪90年代初从哈尔滨到绥芬河做边贸生意,他说,那时候,一辆桑塔纳轿车装满生活日用品开到俄罗斯,一车就能赚2万块钱。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完成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只满足于做以货易货的国际倒爷,企业越来越难以进一步发展壮大。”目前,从简单进口木材发展为木材的深加工,他的企业已经从贸易领域进入制造业。孙来君说,他的企业已经在俄罗斯承包了两片森林,并开了三个木材加工厂。
在黑龙江省口岸城市,像这样由单纯对外贸易转入加工领域的企业还有很多。过去,口岸只是一个中俄贸易的货场。如今,它开始发展成为国际产品进出口贸易、深加工和投资的*前沿。
多年与外贸企业打交道,东宁县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王雪松亲眼见证这些企业壮大的历程。他告诉记者,这些境内加工企业,都是156 0190 2607年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当时亚洲金融危机使一大批外贸企业倒闭,也让生存下来的企业意识到,单纯的“过腹增值”抗御风险能力太弱。于是,一批企业从木材加工开始,利用境内、境外的优势资源,发展各类高附加值产业,如海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服装加工等。伴随着从单纯的“过腹增值”转到“落地生根”,边贸企业壮大了,对外经贸成了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仅以东宁为例,近三年来,全县外经贸企业上缴地方财税费占全县财政全口径收入的三分之一。
像是印证王雪松的判断,在边境加工企业,到处可见一片繁忙景象。
省商务厅副厅长郑荣根说:“将来我们黑龙江边贸企业都应该这样,不单是简单的易货贸易,而是走向深加工,这才是我们今后边贸的希望所在。
打起南联“组合拳”
向北!多家南方企业跨市越省,不远千里万里来到我省的边境口岸“落地生根”。他们可不是盲目地开辟“战场”,而是被我省的“南联北开”战略吸引来的。
省商务厅对俄合作处有关负责人说,“南联”是在“北开”达到一定程度时,以市场为纽带、以合作为基础、以效益为目的的新型合作关系。
东宁吉信公司为边境企业南联北开闯出了一条新路。2002年,吉信公司同温州达芙尼鞋业联手在俄乌苏里斯克市建立境外独资企业——中国吉信达芙尼鞋厂,现已形成日产各种旅游鞋1.4万双的生产能力。招来一个“达芙尼”,引来一批合作项目,“南联北开”产生了“以商招商”的意外收获。吉信同温州其他鞋业合资建厂,共上了16条生产线,日产能力3万双。产品直接发往莫斯科销售中心,销往俄内地及东欧国家。为降低生产成本,该公司还在境内建鞋业散件生产厂,半成品经东宁口岸出境,在境外组装加工。
“吉信”的成功,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在政府积*引导下,其他边贸企业也不甘落后。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东宁县外贸企业引进南联合作资金5亿元。现在,除服装鞋帽加工外,在境外企业又拓展到木材加工、废旧金属冶炼、食品加工等领域。从单一的出口加工到进出口加工并举。走南联路,发展跨国加工,南方企业雄厚的资金及较强的商品优势,让小城东宁对俄经贸一下子提档升级。
如今,黑龙江省的不少边境城市依据各自优势,探索着不同的南北联合之路。在黑河新兴基础原材料加工园区,从辽宁丹东市来的五家企业正在加班加点生产工业硅。今年4月底,黑河正式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两座水电站输入电力,这是中方首次从俄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大量进口电力。俄方承诺,向黑河输出的电力价格*初为每度1.8美分,随着输电量的逐步扩大,电价将会随之逐步下调。据介绍,这些电力资源将专门供黑河市经济合作区内的高耗能基础原材料工业使用。黑河将以此为依托,打造新兴基础原材料工业链。
绥芬河则致力于利用口岸优势,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年初以来,国内一些知名企业接踵而来,签署战略投资合作协议。
加工贸易有软肋
走口岸,看边贸,一批批落地生根的加工企业成为我省对俄经贸的新亮点。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这些外贸加工企业还存在着诸多软肋。
生产领域窄是**个软肋。黑龙江省的边境加工企业多由贸易型企业转化而来,实际是对俄方进口材料的材料进行加工,受原材料性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木材制品上。这就造成对俄依赖性强,一旦俄方政策有变,则对企业影响是致命的。
经济技术合作层次低是第二个软肋。许多企业都处于家族或个人经营阶段,身单力薄。或品牌战略意识淡漠,或赚一笔钱就走人,小富即安。综合利用程度低,增值率没法和南方企业相比。以木材加工为例,黑龙江省口岸加工企业的产品主要为锯材,运到南方或国外后再深加工。即使有个别的家具产品,但其设计及工艺也相对落后,缺少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
资金缺乏是第三个软肋。在边境口岸做生意开工厂的人,要么是靠自己的原始积累,要么是从外地把资金带来,*少能从银行贷到款,常因为资金紧缺而错过了订单。贷款难问题,已成为制约边贸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针对黑龙江省口岸加工企业的软肋,有识之士建议,除了企业自身提高素质外,政府还要当起操盘手。
省商务厅助理巡视员、省国际贸易学会会长乔光汉建议,有关工业部门和外经贸部门联手,建立加工企业协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组织企业到沿海省市学习先进的工艺和管理。对大宗出口商品要优化包装和广告宣传,创立**,扩大影响。要实施科技兴贸的战略,尽快把一些有出口潜力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室主任、省对外开放战略研究组成员邓鹏认为,进一步发展加工贸易是促进全省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政府在规划中应注意结合本省实际确定加工贸易的发展重点、发展目标和具体保障措施,建立起通过产业政策和市场机制引导的加工贸易机制。把发展加工贸易与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结合起来,与扩大外贸出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