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俄乌开战前1天,某互联网公司1位28岁员工在健身房内猝死,根据其公司发布的的内网公告,这名员工是2月21日下午18点进入健身房开始运动,18点56分出现头晕现象,19时09分被建议送医,19时30分120急救车抵达现场。
下了班6点去的健身房,其实不算加班,但结果是*后猝死,这又是为什么呢?明明之前不是说健身是能让身体健康的吗?怎么会这样突然猝死呢?!
其实原理非常简单:
身体劳累,切莫健身,
要想健身,请睡好觉。
如果你加班加的很累,就这种状态其实并不适合去健身。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健身更累!同时还会加重身体负担。
人在长时间工作后,其实是需要大量时间来休息的,因为只有休息,才能很好地恢复体能。
假设你明明已经感到很心累了,但不去休息,恰恰相反,你却试图想通过健身来消除这种疲惫感,那这种是显然不可能的。
再说一遍,疲劳之后需要的是休息,而不是健身。我们健身是为了让身体更加强壮,而不是更加疲劳。
所以在这里小检从自身“检测”视角出发,有必要跟大家说下健身的正确姿势;很多人就是没有正确理解健身姿势,*好反受其害。
**,健身的意思不等于让身体健康,恰恰相反,它的逻辑是先让身体受损,产生补偿,从而变瘦或者变强。
**,你必须有充足的睡眠,保证身体被“破坏”后可以有空间重启恢复;
其次,要有合理且充足的营养供给,保证有“重塑”的原料,免得身体被掏空。
这是健身的大前提。没有,不要做。归根到底,“健身”这事儿的本质是做高强度的体力消耗,哪怕你练的当时是很high很兴奋。
结束之后如果没有空间去休息,没有注意力去补充营养,还要做更高强度的脑力工作等,那么长期下来你只会越练越累,只会掏空身体。
需要提示的是,看视频、打游戏这些也不算是休息,因为你的大脑和身体其实还是紧绷状态,甚至比工作的时候更受调动,没有得到彻底的放松。
那么什么是休息?小检跟大伙举两个例子!比如睡觉,散步,洗澡,听音乐,和大自然接触 小动物接触,让大脑放空,进入一种轻松、愉悦、没有压力的状态中,这是休息。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互联网打工人就不需要运动了。恰恰相反,久坐、精神高度集中、工作强度大的都市打工人更需要运动。
只是,需要的不是“中高强度的健身房运动”,而是“低强度的日常运动习惯”
所谓的中高强度的健身房运动,就比如一小时以上的有氧训练,30分钟以上练到力竭的力量训练,30分钟的hiit,这些都是练的时候要鼓足劲儿、练完之后气喘吁吁,第二天很有可能局部酸痛或者感到疲惫的练习,就需要很多的休息。
而低强度的日常运动习惯就轻松多了,比如每天早上和睡前做一组全身的拉伸,做全身的肌肉唤醒;工作一两个小时就出去绕着园区快走两圈,呼吸新鲜空气,让你的心脏也变变节奏;
连续坐着办公两小时就去茶水间或者楼梯间做几个深蹲、靠墙俯卧撑、侧踢腿、开合跳等等;在办公室常备弹力带,工作累了就放下鼠标练一练胸肩背;平时尽量坐姿和站姿交替,在思考的时候活动颈椎,而不是死死盯着屏幕。
这种都是的。
而更重要的是大伙对双休日的利用,周末的时候不要一直在家呆着,晚上熬夜丧失的睡眠就算硬生生睡两天也补不回来的,睡到精神恢复之后就尽量安排户外运动,比如去公园走走,骑自行车,打篮球或者羽毛球,游泳,跳桑巴等等。
总之就是在生活中建立起有意识的运动习惯,利用一切机会去使用自己的肌肉,动起来,这样既不会造成身体的负担,又能活跃肌肉,保证活力。
并且根据科学研究表明,与其每天只集中运动1小时,不如养成日常的运动习惯,对于身体的健康和肌肉的保养效果更好,更持久。
以及,如果是害怕身体会发胖的话,更重要的其实是控制饮食而非依赖于高强度运动哦。
与其寄希望于每天累死累活跑一小时,小检建议,不如把炸鸡汉堡套餐换成水煮、清蒸菜肉+粗粮,把奶茶换成绿茶,把膨化薯片变成自己用烤箱烤出来的天然薯片把充满代可可脂、工业糖精、脂肪的甜品换成水果、纯黑巧克力、自制点心。
而小检再次建议,如果你觉得很累,然后试图通过健身去消灭自己的疲劳,那就是本末倒置了,因为健身的过程肯定会让你更累,疲劳更严重。
正确的健身,应该安排在休息之后,把健身当一次工作任务来完成,这本来就不比加班更轻松。
如果你在过度疲劳后去健身,那身体是非常有可能出现问题的。你去健身房的目的是保护身体健康,提升身体素质,而不是反过来。
再次提醒,健身有利于身体,并不代表健身的过程有利于身体,两者都是科学,且并不矛盾,请务必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合理健身,不要把健身的过程当成修复身体疲劳的法宝。
希望这位某公司员工的悲剧,
不会再重现。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