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些网络 电商平台低价销售假货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网络售假,根在哪里,怎么应对?小编与你一起讨论这个话题。
网络售假售差乱象
在网购普及的今天,网络售假已经不是个例,不少消费者就遭遇过类似的烦心事。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疑似售假、发货延迟、网络欺诈等问题成了零售电商频踩的“雷区”。“收到的玫瑰花有好多都是坏的,花瓣变黄了,有积压痕迹。”“一周之前就说定送到那个地址,和客服确认了两三遍,‘七夕’这天还是给我送错了。”“七夕”已过,不少网上订花的情侣却没能如愿享受情人节的惊喜。网友们纷纷吐槽网购的“糟心”之处。
“网上买了一箱十斤的猕猴桃,能吃的就三四个吧。”安徽芜湖的韦女士抱怨,天气热的时候,水果的包装若不够细致,经快递辗转,就很容易变质。一些速冻食品,未拿到手可能就化了,没法保证是否新鲜。“东西坏了才会赔付,要是不新鲜,你只能认亏。”
网购平台也被“吐槽”。“一月抽检一两次,每次*少1000元。”多位商家投诉某网购平台借“抽检”之责而谋利。所谓抽检,就是平台扮成匿名买家购买店铺产品,发现不合格就罚款。“合不合格都是平台说了算,名为抽检,实为找茬罚款。”服装零售商蔡先生说。
此外,假货横行、捆绑销售、泄露客户信息、商家退店平台不退还保证金等问题,也让大众颇有怨言。
网上售假,根在线下?
《经济日报》撰文对网络售假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文章指出:假货并非线上独有,只是由于网络强大的连接作用,给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一个速度快、容量大的“集散地”。但在打假中,电商平台没有执法权,目前*主要的手段就是信息审核,包括商家主体信息、资质证照、商品信息和商家在平台上留下的行为轨迹等。然而,再严苛的信息审核也不太可能触达线下。
出人意料的是,很多制假售假的商家,其资质都是齐全的,且规模相对较大,不是无证无照的小经营者,甚至有些还是地方政府要保护的企业。去年,执法部门整顿取缔了天津某镇100多家生产调味品的造假企业。据调查,这些企业已经造假十几年了,当地执法者一直视而不见,直到被媒体曝光后才行动。
因此,打假需要全链路,回溯到生产,不仅仅是电商平台,还涉及行政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李顺德认为,现在市场监管总局合并质检、工商等职责后,在打击制假、售假方面将形成合力。
李顺德建议政府的监管理念也要更新,“比如知识产权保护不要只考核今年申请了多少专利、申请了多少商标、多少年世界**,而是应该重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的‘双打’成绩如何,假冒伪劣和侵权盗版的商品还有没有”。
《电子商务法》,亟待出台
一个严峻的挑战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的假冒伪劣现象,能否在新科技**的电商时代得到有效遏制?
《南方日报》分析,这里**有制假猖獗的原因,当然也有消费需求的因素,但电商平台的责任同样不容忽视。麦肯锡调查显示,我国网络购物市场平台型电子商务占比超过90%;美国网络购物市场自营型电子商务占比超过80%。这种不同的市场发展模式,对应不同的治理逻辑,在自营模式下,假货责任是清晰的,我们只要追究自营平台的责任就行。但在平台模式下,涉及的参与方非常多,到底谁来负责,平台的责任是什么,往往是不够清晰的。
过去一直有人呼吁,“要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日前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电子商务法(草案》第三次提请审议,对电商制假售假等一系列电子商务热点问题作出规定,就表明了这种态度。比如对电子商务经营者的界定,包括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以及通过自建网站、其他网络服务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情形,这就涵盖了通过短视频、朋友圈等形式销售商品的微商,与电商售假跨平台的趋势相吻合。
据央广网报道,日前,*高人民法院发布**批涉互联网典型案例。其中,在涉及网络售假的案例中,被告许文强在淘宝网上销售假冒的五粮液,不仅应当承担对消费者的赔偿义务,也应当依约承担对电商平台的违约责任。据*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调研员马蓓蓓介绍,打假和净化网络购物环境也是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的责任,符合其长远经营利益,有利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打击网络售假售差乱象,需多方合力,还有很长路要走。(综合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日报、南方日报、央广网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