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
荔枝为什么要用药水泡
网上流传的消息称现在的荔枝都是用药水浸泡的,用得*多的是福尔马林。那么,荔枝真的会用药水泡吗?
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专家阮光锋指出,荔枝采摘后的确普遍会用化学试剂浸泡清洗。化学药剂保鲜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保鲜技术之一,但正规的做法不是用福尔马林。
我国农业标准中有规定,龙眼和荔枝采摘后都可用漂白粉溶液清洗,还可用杀菌剂浸泡处理,只要杀菌剂残留符合我国农业标准即可。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要用漂白粉清洗、杀菌剂浸泡荔枝呢?阮光锋表示,原因就在于荔枝不易保存。别看荔枝表面有一层铠甲样的外壳,事实上它很“脆弱”。荔枝是*不耐贮藏的水果之一。另外,荔枝也很容易被各种微生物污染。荔枝成熟于高温高湿的夏季,这个季节非常适宜微生物和害虫的生长,因此荔枝采后*易发生腐烂变质。微生物的侵染不但是荔枝贮藏中产生霉变的原因之一,而且还会造成荔枝腐烂变质。由于荔枝外壳容易变黑,荔枝也可用二氧化硫气体熏、稀盐酸浸泡,来达到护色处理。“需要强调的是,加入甲醛(福尔马林、稀硫酸等其他药水则是不被允许的。”
药水浸泡的荔枝不会导致手足口
对于爸爸妈妈来说,朋友圈流传的这则消息*为可怕的就是“药水浸泡的荔枝会导致手足口病”。那么,药水浸泡的荔枝真的会导致手足口病吗?
专家指出,手足口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病,荔枝浸泡的药水根本不含这种病毒,并不会造成手足口病。由于手足口病容易在日托幼儿园、游戏场地、泳池等地方快速传播,而*近有些小孩子可能刚好吃过荔枝,于是就会被人们当作是罪魁祸首,但事实上,跟荔枝并无什么关系。
怎样判断得了手足口病
每年的五六月份都是手足口病高发的季节,*近不少家长听说幼儿园有孩子得了手足口就非常恐慌,生怕传染给自己的孩子。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原主任张思莱指出,手足口病发病初期,主要症状是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很像。
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臀部和口腔内颊部、舌、口唇内侧等处可出现红色斑点,斑点逐渐发展成为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异常,因此,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常因嘴痛而影响吃奶、吃饭、哭闹不安。
绝大多数患儿的疱疹在3~4天后,可自行消退,不留痂,也不脱屑而痊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
*少数患儿出现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心肌炎、肺水肿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致死亡。
目前对手足口病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临床主要是对症治疗。若小儿有发热时,多喝水,体温大于38.5℃也可口服退热药。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对破溃处,可用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及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药水浸泡是否安全
用杀菌剂浸泡的荔枝是否安全呢?
有报道指出,“浸泡过药水的荔枝,人在接触后可能会引起手部的接触性皮炎”;“药水具有腐蚀性,若渗透到果肉,有可能对食道、胃部造成危害。”对此阮光锋并不认同,他认为,实际上浸泡用的杀菌剂、保鲜剂包括抑霉唑、咪鲜安、特克多、噻菌灵等,毒性一般都不高,而且用量都有严格限量,只要合理使用、符合标准,可以认为并不会对人有何危害。
阮光锋指出,用化学试剂浸洗荔枝的目的,除了可以杀灭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方便贮藏运输,让大家都能吃到美味的荔枝。
手足口病该如何预防
张思莱指出,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实际上很简单。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医院是交叉感染的重灾区,特别要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养成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和洗手液认真、仔细地给孩子洗手。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要吃剩饭、剩菜。注意孩子营养合理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好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要勤洗、勤晾(晒家庭成员所有衣被,尤其是孩子的衣被。及时清理冰箱,冰箱物品分袋放置。哺乳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和双手。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要充分清洗,进行消毒。接触儿童前、替婴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京华时报记者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