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商场超市
走进城市的麦德龙、
但能进入这个层面消费的人群中不乏愿意接受和尝试新事物的中青年白领,他们一般是自购自饮,还有一种是小资派,附庸风雅;另外,逢年过节买来送礼的占商超全年销量的半壁江山以上。
存在的问题:进入商超通常要交纳入场费、条码费、堆头费、节假日促销费。所以,产品必须有相对高的利润空间和品牌知名度,否则,利润很难实现。从消费量来说,商超还不是目前中国葡萄酒消费的主要市场.根据国外的消费经验来看,等到商超占葡萄酒消费市场主份额的时候,才能说明葡萄酒消费市场在走向成熟。
酒店餐饮消费
酒店餐饮消费在目前中国的葡萄酒消费市场占主导地位,中国一些大中城市的星级酒店是这些进口葡萄酒的主要销售渠道。但是由于进店费、促销费等问题,进入酒店餐饮柜台上的国外葡萄酒品牌、品种单一,价格高昂,消费者选择余地不大,这部分消费以中企业高管、政府官员居多。因为公款消费占据很大成份,所以销售总量仍然居高位。
专卖店销售
进口葡萄酒专卖店在广东、上海等一些南方城市早在几年前已经悄然兴起。北方一些大城市开始零星出现,如青岛的富隆酒窖、烟台的佳酿酒窖。这些专卖店柜台里摆放的既有旧世界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的品牌酒,也有来自新世界的智利、澳大利亚的葡萄酒。
专卖店的优势是:货源丰富、品种多,有专业储酒设备,店主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在推销葡萄酒的同时,通过配套的酒具、资料、介绍、品尝及营造的环境,加上定期开展一些活动,在高雅的情调中让你潜移默化接受葡萄酒文化的薰陶和进入消费。进入这个消费群体的主要是高端商务人士和很有造诣的成功事业家,依次是:外国人、港澳台商、老板、高管、本地白领,他们或有国外生活的经验,或者会一些外语。
笔者认为,葡萄酒本身是一种文化,是全世界不同产区、品种、工艺、人文的体现。国外葡萄酒在短短十几年内就抢占了中国20%左右的市场。长城、王朝、张裕三大葡萄酒生产厂家经过多年的经营和宣传,作为本土品牌根基已经站稳,国外品牌对他冲击不大。受冲击大的还是二线品牌中的高端市场。
目前,国内外葡萄酒在中国的消费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畸形现象,如国外的一些葡萄酒品牌价格本来就高,在一些中国富商的炒作下,更是价格高昴。一瓶波尔多某品牌干红在国内竞被抄到十几万元,这是一种很不理智的做法。有些国内葡萄酒这几年也开始走高端化,如一瓶葡萄酒卖到几百元甚至几千元,但这只是价格的提高,文化推广和产品质量没有同步提高,只是换了个“马甲”穿上了,靠平面媒体广告的泡沫化宣传。同质化的问题、假年份酒现象等许多不规范行为,给国产葡萄酒抹了黑,将来负面效应的损失是巨大的。
另外,现在仍有些人对国外葡萄酒存在疑虑,甚至认为进来的酒是垃圾酒,其实,国外葡萄酒法对生产、销售环节有*为严格的规定,真正的垃圾酒很少。这种贬低国外葡萄酒的做法除不了解外,主要是心态,当然也有一些国内商家看别人经销进口葡萄酒发了财,也转行做起了这个生意。由于他们缺乏专业知识,进口产品良莠不分,加上没有藏储条件,葡萄酒在品质上难有保证,又以低进高出的急功近利心态推向市场,这种行业必然对行业内部产生*为恶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