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两则新闻:6日,
无论是政府调控还是企业的公益承诺,对于普通市民而言,都是利好消息。但是,这种缺乏支撑的企业承诺能在平抑物价的道路上坚持多久?这种违背市场法则的公益行动又能起到多大效用呢?
我手头有一份7日的《工人日报》,上面刊登了一则《重庆“零利肉联盟”夭折解决问题还得靠市场》的消息。说自8月上旬以来,重庆151家超市誓言“零利润销售猪头”的行动如今似乎偃旗息鼓了。原因很简单,商家不愿意也无法人受长期让利的现实,将“肉价不回归决不收兵”的承诺进行到底。其实,这种结局是不难预见的:除非个别垄断企业,其他行业违背市场法则的价格联盟,无论是公益的还是趁火打劫,都将是短命的。
道理不难理解:一家或几家企业搞公益活动,肯定会受到时间和利益的制约。短期内,企业碍于政府的“提醒”和“要求”,加之公益心驱使,或许还能够坚持下去。但这种公益行为所付出的代价一旦超出了商家的承受范围,影响了商家的基本利益,“联盟行动”必将引发市场反弹,届时,很难让利益受损严重的商家恪守一个缺乏约束的公益承诺。以“零利肉联盟”活动为例,这种公益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行业竞争,市场上的一些小肉贩被迫歇业,而市场供给渠道的减少无疑又会加大“零利肉联盟”的压力,这些企业联盟的利润肯定会受到更大影响。时间久了,联盟自然就分化了。“零利肉联盟”无法保证猪头市场有效供给,就像“方便面价格联盟”无法帮方便面企业不当得利是一个道理。要想真正解决问题,恐怕只能按市场法则求解。
但目前的现实是,政府平抑物价的手段往往过于理想和单一,要么是提醒企业保持价格稳定,要么是要求企业承诺“零利润”。这种有形之手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但在违背市场法则的情况下,却对企业的利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企业“零利润”,谁来弥补他们的损失?
如今,重庆市有关部门呼吁“零利肉联盟”履行承诺,而河南省发改委提醒企业必须保持价格稳定……我觉得,政府提出这些要求之前,至少应该设立一个前提,那就是由政府来弥补企业“零利润”所遭受的损失。毕竟,政府无权单纯要求企业坚守公益之心,而忽视他们对利益的不懈追求。这些承诺和公益活动只有得到了强有力的后盾和保障,他们才可能坚持下去,否则,迟早会偃旗息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