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USDA统计,截止9月29日,美国累计净签约出口2016/17年度棉花124.8万吨,其中陆地棉签约量117万吨,占USDA预测的年度出口总量的49%,近六年中,今年的签约进度只低于2011/12年度的61%和2014/15年度的53%。而10月13日USDA发布的10月份全球产销预测,再次调减了2016/17年度美棉产量(约减10.8万包)、调增2016/17年度美棉出量(达到1200万包),同时大幅调减2016/17年度全球期初和期末库存,主要原因是中国2016年轮出260多万吨储备棉。因此,2016/17年度美棉签约出口将“一帆风顺”甚至“一枝独秀”的乐观情绪在轧花厂、国际棉商及中国贸易商中传递,一些买家明显加大了对12月份以后船期美棉的询价、签约。那么,2016/17年度美棉出口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吗?不尽然吧。笔者认为如下几个因素很可能成为“搅局者”:
一、2016年度澳棉或直接与美棉展开竞争。据澳大利亚相关部门统计,若热量供给充足,2016/17年度澳棉产量将达到90-102.1万吨(约400-450万包),Cotlook 已将澳棉产量预期上调至97.5万吨。澳棉丰产对美棉出口的冲击、打压作用显现。一方面澳棉与美棉C/A SM的差价大幅缩小至2-2.5美分/磅,价格上的竞争力非常明显,如同为11月船期SM 1-5/32〞澳棉与C/A SM、EMOT SM的差价仅2.50美分/磅、3.20美分/磅(CNF报价);另一方面近两年澳棉在等级(GM、SM)、纤维长度(1 5/32及以上)、强力(30GPT及以上)等指标大幅**于美棉,甚至国内部分纺织厂采购1 3/16、1 7/32澳棉代替中长绒棉使用,性价比明显高于美棉。
二、人民币及其它货币兑美元贬值直接影响美棉进口。10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大幅走低,失守6.70关口,为2010年9月以来的谷底,长达11年的人民币单边升值情况被打破了,贬值预期或不断提升,预计未来人民币仍有一定的贬值空间。受此影响,美棉等进口成本不断上升,对用棉企业、棉花贸易商而言操作空间、利润空间都在快速压缩。美元对印度卢比、巴基斯坦卢比及越南盾等都在升值,虽然促进了纺织品、服装等出口,但原料进口成本也相应上涨。
三、印度棉价格和出口形势不确定,不排除再度左右国际市场。据了解,随10月份籽棉上市量逐渐增大,印度国内新棉价格持续下滑,J34轧花厂提货价跌至79-79.30美分/磅,而12/1月船期印度棉新花S-6 1 5/32的报价也仅75.20-76美分/磅(CNF报价),低于印度国内陈棉S-6的出厂价13.5-14美分/磅,因此11、12月份印度国内棉价、棉纱价格大幅下跌的概率非常大。2016/17年度印度棉FOB、CNF、CIF报价低于EMOT 美棉2.5-3美分/磅,改变了2016年5月份以来与美棉“倒挂”的局面,而且据印度棉花协会预测,2016/17年度产量将达到571.2万吨,年度剩余152 0173 3840.3万吨。目前,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对印度棉的询价、签约持续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