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经历过外贸发展黄金期的企业,并不适应甚至难以接受目前行业低迷的状态。他们无一例外地关注一个问题:外贸增速下滑止得住吗?
从政策面看,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贸会问的政策,效果将。从行业基本面看,外贸也在发生积*变化。面对新兴国家低成本、发达国家强品牌,改善供给才能赢得国际订单,满足甚至创造更多外贸新需求
——传统优势仍有空间。虽然土地、人力等成本上升,但是传统优势没有消失,众多传统经营模式的企业正在积*寻求转变。劳动力已经不是**的**优势,人力市场越来越转变成人才市场。
其实近些年中国工人的工资成本高出不少。但如果结合工人的熟练度、生产率以及水电等成本,再分摊到每件产品,中国的优势仍然比较明显。这也是该企业考察了东南亚市场后,选择坚守中国的主因之一。
新的贸易增长点和新的优势逐渐形成,我国开始调节贸易结构不是近两年才开始的,而是已经有了几年的调整动作。新产业、新产品、新市场有序开拓,一批外贸新增长点逐渐形成。2015年跨境电子商务增速高达30%以上,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增速超过70%。
出口结构明显优化。出口主导产业从轻工、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向装备制造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换,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加快形成。去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0.1%,占比提高1.8个百分点。
服务贸易补齐短板。相对货物贸易全球**,服务贸易是不折不扣的短板。如今,这一短板正在逐步补齐。服务贸易占我国外贸的比重从2010年的10.3%增至2015年的15.4%。2015年,我国实现服务进出口总额7152 0173 3840亿美元,同比增长14.6%。
国际份额稳步提升。尽管2015年外贸增速下降,但我国进出口总额稳居世界**。出口占全球的份额提高到13.8%,升了1.5个百分点。相比2014年比2013年提高0.6个百分点、2013年比2012年提高0.6个百分点,提升速度比原来还快。
与其一直在迷茫纠结中思考,不如把心思都花在提高产品质量上。新常态下的外贸发展出现不少新变化,再用老眼光看待和解释外贸显然不合时宜。对于当前外贸来说,拿补贴、靠优惠或许能求得一时速度回升,但不可持续。以前我们更多盯着速度,今后要更多盯着质量。只有质量的“进”,才能保证长远的“稳”。
不少小企业觉得,创品牌投入太大,根本玩不转。其实不然。在德国外贸行业,不少规模只有几十人的小企业,手里却握着在全世界响当当的优质品牌。我们小企业熬着苦等不如踏实苦干,靠品牌争取更多高回报率的订单。去年,该公司推出一款自主研发、自有品牌的无线音响设备,利润比代工高十几倍。
北京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聚焦智慧城市和产业互联网,提供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以前拼价格,今后拼技术。”董事长刘天文说,我国服务外包以前的发展机遇,更多是成本优势下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对华转移。今后,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将凭借技术优势走向产业链高端,比如瞄准咨询和行业解决方案等高附加值业务。
小编认为要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利用创新科技等多方面优势来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逐渐建立品牌优势才能长远发展。~~ 小编上述资料整理来自世界服装鞋帽网哦 ~~ 更多精彩请随时关注中国
更多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