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射阳县麦后移栽的棉花面积在5.5万亩左右,约占植棉总面积的10.5%。截止6月12日,移栽已经全部结束。结束的时间与常年比较接近,但比去年还提前了5天左右。
由于麦后棉是在大小麦、油菜籽等夏熟作物收获后才能进入移栽,比套作棉移栽要晚到15-20天,棉苗的生长发育进程相对延后,有效蕾铃期也有所缩短。加上今年夏收期间,天气持续干旱,土壤缺水严重,对棉花的移栽、活棵、生长等都十分不利。为更好地趋利避害,力促麦后棉晚种争早,达到早发高产的生产目标,棉农在移栽时都能严格按照农技部门提出的技术规程操作,较好地保证了移栽质量。
一是抢栽。5月下旬,全县的天气主要受高空槽和偏西气流控制,天气以阴为主,气流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天气实况,全旬日平均气温17.61℃,比上中旬分别下降了1.45℃和2.85℃,日照时数也仅有50个小时,比上中旬分别少了30个小时左右,主体风向以偏北风为主。这样的气象条件,虽然对夏熟作物的生长,特别是小麦的灌浆充实十分有利,但延缓了收割的时间,使麦后棉移栽也相应推后,好在棉农的思想上早已确立了“抢”字当头的概念,对在夏熟作物收获后土壤较为疏松的地块,采用了板土打塘直接移栽方法;部分土壤板结,需要耕翻的也是白天收割,连晚耕翻;面积稍大一点的植棉户,还采取雇工或邀约邻里帮忙的办法,组织突击。做到成熟一块,收割一块,移栽一块,先收割,先移栽,使全县所有麦后棉的移栽都能在前茬作物离田后1-2天内完成。
二、深栽。应对天气晴热、干旱,棉苗因夏熟作物收获滞后,普遍超龄,高脚苗比例较大的特点,在移栽时,普遍加大打塘或开沟的深度,以避免钵体水份的散失。一般打塘或开沟的深度,比钵体高出2公分左右,确保在摆钵后,钵钵露肩,钵面覆土在2公分以上,这样更加有利稳根抗倒防植伤。
三、增密。麦后棉由于移栽晚,大田有效生长期短,采用常规的移栽密度,不利棉花的产量形成。根据多年的植棉经验,适当增加移栽密度,有利发挥棉花的群体优势,以弥补个体生长发育不足,实现以密补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我们在移栽现场看到,上等肥力的田块移栽密度达到了152 0173 3840株左右,较同类套作田增加一成以上。
四、足水。5月份全县的雨日天数明显少于去年同期,更少于正常年份,降水量也仅有去年同期的70%左右。6月上旬虽然出现了两次降雨,但累计降水量只有2.2毫米,仅是去年同期的五分之一,而且近两个星期气温再度回升,日平均温度达到21.99℃,多次出现了30℃以上的高温天气,日*端气温*高达到了34.7℃。旱情发生重,持续时间长,十分不利晚茬棉的移栽。为有效缩短缓苗期,达到晚栽早醒的目的,在移栽时都做到造墒移栽、足水移栽,部分移栽面积不大的棉农采用稀粪水灌塘的办法,确保栽一棵、活一棵。
当前棉田管理:
在棉花移栽结束以后,将进入正常的棉花田间管理。*近一个时段,正是促棉花早发快长,早搭丰产架子,争早蕾的重要阶段,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完善水系。虽然天气干旱,近期还没有能有效缓解或解除旱情的降雨预报,但里下河地区已近“入梅”,因此防治旱涝急转是当前棉田管理的重中之重。各镇村都在组织棉农理通“三沟”,配套“三墒”,确保棉田一旦遇雨明水能排,暗渍能降,全力避免涝渍危害。
二是看住虫子。根据田间测报,近期棉田的主要害虫是红蜘蛛、盲蝽蟓和棉蚜,将根据田间残存量,达到防治标准时即时用药。
三是促僵苗转化。由于较长时间的干旱,少部分田块在移栽时带水不足,加上与夏熟作物共生期间前茬作物耗水多,田间蒸腾大,土壤板结严重,使部分棉苗新根无法生出,棉苗叶片萎焉,生长停止,而形成了旱僵苗。棉农正在采取“三管”齐下的办法,促进僵苗转化。**是施好提苗肥。以稀粪水为主,每亩不少于20担。其次,及时松土。结合中耕灭茬,疏松土壤,促使根系生长。再次,结合治虫用好抗僵药剂。每亩使用“来劲长”50毫升,促使苗情尽快转化赶趟,恢复生长。总之,全县棉农正在千方百计抓紧当前棉花田间管理,努力争取全年棉花生产能有一个好收成。
(射阳棉协 陈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