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大一项课题中发现:
食用油频繁倒取易氧化变质
专家指出,许多食品用品的保质期实是未开封可保存的时间,开封后氧化安全尚无标准
不少人对“保质期”存在误读,许多两口之家也会买一大桶食用油放在家里慢慢吃,这种做法可能会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风险,严重损害健康。近日,广东工业大学一课题发现个别品牌食用油开封一个月内即变质,可能产生可致癌的氧化产物。
个别食用油氧化或致癌
广东工业大学的师生们在《瓶装食用油开封后的氧化安全问题》课题中,从市场上随机抽取了多个品牌的食用油,并模拟普通家庭的保存条件和使用习惯,不断地开瓶倒取,并定期取样化验,发现这些开封后的油均呈加速度氧化,还没有到保质期就出现了氧化变质问题。
其中个别品牌食用油在开封使用一个月内的氧化程度即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其中所含的重要营养物质维生素E,及人体必需脂肪酸都遭到破坏,同时产生的氧化产物对人体有害,增加患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还可能会致癌或加速衰老。
该课题负责人广东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系副主任吴克刚教授介绍,这些大品牌的瓶装油如果未开封,在保质期内质量应该没有问题,我国在这方面有严格的标准监控,但在开封后氧化安全问题没有标准,存在监管的空白。
他介绍,不仅仅是食用油,开封后的氧化安全问题也存在于其他消费周期长的食品,如酱油、酱料等。部分消费周期长的日用品也存在这一问题,如许多家庭喜欢购买使用大包装的沐浴露或洗发水,有时用到*后会发觉气味变得难闻了,这就是产品发生变质导致的。
市民普遍对保质期误读
吴克刚教授提醒市民,瓶装食用油的保质期代表它在未启封状态下可以保存的时间,并不代表开封后仍可以保存这么久,许多消费者在这方面存在理解上的误区。
记者就食用油消费习惯及对保质期的理解等问题,对广州部分家庭进行随机访问时发觉,绝大多数市民“保质期”的意识都比较强,食品一过保质期大多都选择丢弃不食用。不过多数对“保质期”概念的理解模糊,认为保质期内的食品都应该是安全的。
大桶油建议装在油壶里
“氧化变质后的油颜色与正常的油并没有不同,有时味道的变化也不明显,使消费者不易察觉。”吴教授解释。食用油如何吃才安全?他建议,开封的油应尽快吃完,对于人口少或不经常做饭的家庭*好买小包装食用油,若购买大桶食用油要保存在阴凉的地方,避免频繁开启应盛装在油壶里,供日常使用。
采访中,有消费者建议,能否在食用油的油桶上标注,“开封后的保质期”,以方便市民参照。
据介绍,香港食用油业协会正准备推行“食用油认证计划”,就过氧化值、游离脂肪酸等氧化指标,每半年进行至少一次测试,通过连续两次检验的食用油产品,贴在标签上,以供市民参考。 记者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