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是蚕桑产业的根和魂,宁南县现有桑园面积23万亩,依靠着这万亩桑园,带动了全县2.5万户、10.2万农业人口致富增收。历经四十多年的持续发展和经验积累,宁南蚕桑茧丝产业已发展成为当地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产业扶贫的重要支柱。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茧丝价格急速下跌,下降幅度一度超过40%,
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以宁南县六铁镇为代表的彝族地区在逆境中厚积薄发,持续加大栽桑力度,始终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意识,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团结一心,压紧压实蚕桑产业发展责任,通过进一步扩大桑园面积,确保蚕桑产业在疫情影响过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效助农增收致富,推进脱贫攻坚巩固提升。
2020年,宁南县彝族地区通过宜桑区应桑尽桑的模式扩大桑园面积,累计栽桑1200万株,嫁接桑树500多万株,目前桑园面积已达到2.5万亩。一是因地制宜,积*探索桑园套种,改变以往单一的生产模式。县南丝路集团加大支持力度,积*与各村镇对接,将8000吨蚕桑专用肥免费运输并发放到蚕农手中。扶持育苗地200亩,与育苗大户签订了450万株桑苗,并鼓励桑农自行育苗20多亩。二是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县蚕业部门积*争取资金扶持,对彝族地区灌溉沟渠、桑区便民路、养蚕大棚等大力投入,使蚕农生产生活条件再得到较大改善,提高生产效益。三是持续完善桑地流转机制。引导外出务工人员流转闲置桑园、土地,镇村组干部积*协调外出务工人员的抛荒桑地,流转给养蚕大户和周边有养蚕积*性的农户,有效防止抛荒桑地的流失造成的资源浪费。通过积*引导大蚕农户雇佣贫困户和剩余劳动力,解决生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有效增加贫困户收入,助力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成效。
宁南县彝族地区通过多种模式和方法来**农户持续学习提高栽桑养蚕技术。一是以“党建+蚕业生产”的模式,充分结合农民夜校、三会一课等载体,邀请专业技术人员采取专题培训会议和进村入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蚕业生产专题讲座和实用技术培训;二是强化、优化技术指导队伍,引导有技术的党员和养蚕大户组建志愿服务队,定期深入蚕农家、田间地头等进行现场指导;三是建立蚕桑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做好示范**,不定期组织蚕农到示范基地进行现场学习,开展现场交流分享会,不断提高生产效益。
疫情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影响,是巨大难题也是难得的机遇,疫情后时代人们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将逐步恢复,在疫情时站住脚跟的企业必将抢得行业先机,宁南县彝族地区在逆境中稳固自身,谋求发展,实现了优质蚕桑基地从河谷地区到二半山的转移。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县农业部门多措并举,进一步擦亮了“中国蚕桑之乡”金字招牌,继续高举着“全省**、全国**”优质蚕桑生产基地这面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