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即将卸任时,有好事者发现了一件趣事,其10年任期内,每次出席上、下两院质询时都会穿同一双皮鞋。布莱尔承认,自己这双鞋已经穿了18年,当时买的时候花了156 0190 2607英镑,后来涨至290英镑左右。当然,这个价位是2007年的事情。
布莱尔穿了18年的“传奇”鞋款乃牛津鞋,由英格兰中部北安普顿的Church"s鞋厂手工制作而成(鞋厂2006年被PRADA Group全面收购),18年间只被换过一次底。Church"s还是詹姆斯·邦德的心头好,第五代007皮尔斯·布鲁斯南就一连穿了四集。其实伊恩·弗莱明在小说中并没有明确指出邦德的鞋牌,只是说他不喜欢穿鞋带款,偏爱高帮。电影选中Church"s入镜,想必是看中它与邦德甚为匹配的英伦品味。
*为传统的牛津鞋款式可以追溯至17世纪,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衍变出很多不同的版本,那些在鞋头部分带有翼形镂空纹样的款式后来被定义为布洛克鞋,鞋头有横饰叫结头鞋(cap-toe),以及美国人穿的巴尔莫鞋(balmoral)等等,都属于这一大类。西班牙建筑师高迪曾经说过,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属于上帝。几百年间,制鞋师在牛津鞋的基础之上添加的每一道由气孔装饰的曲线,都鬼使神差地引导了审美的向前一步。牛津鞋的分支里,还不得不提独成一派的黑白两色皮鞋,此是后话。
取名牛津,自然也是和英伦高等学府有些关联。它是从17世纪开始在学校里流行的男生制服鞋,鞋子的楦头以及鞋身两侧,往往会做出如雕花般的翼纹设计,通常鞋面打三个以上的孔眼,再以系带绑绳固定。据说,它*早的起源在爱尔兰和苏格兰高地,属于工作用鞋。之所以在鞋的前部雕饰出小孔,只是为了在泥泞之地行走时方便排水;也是因为浅色易脏,索性将鞋头做成暗色,鞋帮做成浅色,黑白两色皮鞋才成就了*传统的拼接。当然现如今黑白两色早就被扩展到黑红、红白等各种搭配,女士牛津鞋甚至加了高跟,但加了“高跟”之后,其文艺小清新的气息反倒被消解了。
真正将牛津鞋从山野带入殿堂的是爱江山不爱美人的温莎公爵,这位品味甚好的公子哥总爱穿着黑白两色牛津鞋打高尔夫球,不仅感染了英国名校热爱运动的上流子弟,也将这股风潮带到了大洋彼岸的常春藤。到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牛津鞋遂成贵族学子的*爱。但说它多么适合礼教森严的高校倒不见得,真正严谨的学术场合还是保留了全黑皮鞋的穿着礼仪,但至此牛津鞋的学府韵味和贵族精神就传承了下来。
二十世纪***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塞亚·伯林就酷爱牛津鞋,在一次公开露面时,他戴了顶巧克力色软呢帽,穿暗灰色三件套西服,配上黑白两色牛津鞋,塑造出一位典型的牛津学者的优雅形象。那是战后不久,他卸下外交职务,重回牛津大学教授哲学课程之时,踏上成荫的草坪,穿梭于博物馆般的建筑之间,又有什么比一双牛津鞋更适合此景此情呢?
一双成型很好的牛津鞋看似简单,制作却颇为费时,大概是不列颠潮湿阴冷的天气迫使鞋匠采用了一种*为复杂的工艺:固特异工艺(goodyear welted),才使得牛津鞋经久耐用。不得不提英国本土的制鞋重镇北安普顿,它离莎士比亚故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德、牛津与剑桥的大学城近在咫尺,全盛时期,当地制鞋业的员工达5万,如今标榜名匠手工亲做的**皮鞋品牌仍以该地为家,其中*出名的大概就是Church"s了。这个创建于1873年的品牌坚持全人工制作,固守传统制鞋工艺100多年。鞋款则保留了*为正统的英国样式,虽然变化不多,只在细节和颜色方面作微调,但绅士派头却见微知著。1965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自到访品牌厂房,将Queen"s Award出口大奖颁给了Church"s,也令这个本土品牌多了一份值得炫耀的王室殊荣。
Church"s的每一双鞋履都以固特异工艺制作,其鞋底和鞋面并非直接缝合在一起,而是被缝在一段手工切割的皮革“沿条”上,然后在制作的早期阶段再缝在鞋子底部。楦鞋之后,鞋子将会保留在鞋楦头上至少12~14天的时间,以确保已经以三维形式缝合在一起的皮革可以在不使用任何人工加热的条件下自然地收缩到鞋楦头上。而存在于鞋履中的鞋心垫片—通常是一块插入内鞋底和外鞋底之间的金属—是用来保持鞋子底部的形状和强度。如果没有这个鞋芯垫片,鞋子会在重力之下变形。“二战”期间,欧洲男人就流传着一句话:便宜的鞋子总有一种廉价的外形,而那些永不变形的皮鞋,多数来自英国。
只要悉心打理,透过耗时8周和250道繁杂手工呈现的牛津鞋,可以穿上一辈子,并且可以终身免费换一次底。它的价钱当然不便宜,但布莱尔就告诫大家,“便宜的鞋其实不划算”—他那双穿了18年的牛津鞋,摊到每一年的成本还不足9英镑,那是相当的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