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着“中国鞋都”之称的福建泉州,已经诞生了安踏、特步、361°等在香港上市的鞋业公司。但是这些企业只是泉州鞋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方阵。现在,资本的想象力始终在不断深入,制鞋产业链上的第二方阵开始登场。作为向安踏、特步供应鞋底的企业,泰亚鞋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22日IPO申请获通过。背靠大树好乘凉,可是能延续多久呢?泰亚鞋业需要面对的是分散化的市场、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油价以及经营不善的母公司。
避而不谈市场占有率
目前,泰亚鞋业是安踏和特步*大的鞋底供应商,也是361°、鸿星尔克、德尔惠排名前五位的鞋底供应商。同时,泰亚鞋业也多次表示其为“泉州地区规模*大的鞋底厂商”。
据资料显示,2007年泰亚鞋业的市场销售额在泉州运动鞋底企业中排名第二,2008、2009年则上升至**。然而,对于市场占有率,泰亚鞋业则选择避而不谈。对应的,是运动鞋鞋底行业约有生产企业1000多家,市场整体集中度不高的现实。而安踏年报显示,2009年度,安踏*大的供应商占其总采购比例为6.4%,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金额则为25%;2008年,其*大供应商占比为6.1%,前五名供应商合计占比26.7%。也就是说,泰亚鞋业提供的鞋底*多不超过安踏采购金额的6.4%。泰亚鞋业也承认,一般运动鞋厂家的固定鞋底合作厂家不超过10家。
由此可看出,安踏的采购是相对分散的。在安踏这场筵席中,泰亚鞋业其实只是一盘小菜。虽然是安踏*大的鞋底供应商,但是泰亚鞋业也不是**,况且没有证据表明其和其他供应商有拉开明显差距。
安踏2010年中报还显示,其外包生产占销售成本百分比已经由2009年同期的64.3%下降为2010年的58.8%。同时,安踏表示在福建亦拥有一家鞋底厂。而泰亚鞋业也表示“目前公司专注于服务泉州地区的品牌运动鞋企业,暂无在国内其他地区与其他企业竞争的考虑。
上市前突击申请专利
泰亚鞋业称自己拥有多项有竞争力的技术,然而记者发现,在招股说明书中陈列的专利,仅有5种实用新型是泰亚鞋业已经“拥有”的专利,其他10种发明、2种实用新型、5种外观设计状态均为“已获受理”,且申请日期*早也是2009年4月14日。一位从事上市咨询的律师表示,这可能是一种处理技巧,不少公司会选择在上市前突击申请专利,美化招股说明书,实际上有核心竞争力的专利有多少,甚至有多少专利*后会获得,都是未知。
运动鞋鞋底生产工序较长,而在其公布的生产流程中设备及人工分配情况显示,在一整套包含29道工序的流程中,人工工序有28道,共需使用1232人。某上海券商分析师称,“现在国家都在提倡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在中国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以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不可能像过去那么便宜,工厂向东南亚其他低价劳动力之地转移是必然的趋势。”另外一个影响泰亚鞋业成本的因素是石油。泰亚鞋业上游企业为塑料、橡胶等化工行业,与原油价格联系密切。2009年二季度以后原油价格逐渐走强,泰亚鞋业的原材料成本趋于上升。
股东亏空净资产仅几千元
泰亚鞋业有三大法人股东,其中有实际控制人林祥伟、王燕娥夫妇****控股的泰亚国际,还有泰亚投资和广州天富。然而,在泰亚鞋业风生水起的时候,股东却集体落魄。截至2010年6月30日,泰亚国际净资产仅9600.30港元,净利润0.3元,泰亚投资同期亏损2.03万元,广州天富2010年上半期亏损9.03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林氏家族占用泰亚鞋业资金的情况屡有发生,且金额不菲。2007年,林氏家族及关联方占用泰亚鞋业资金达到7752.15万元,2008年末这一金额为5909.43万元。直到2009年,这些资金才归位。泰亚鞋业对此的解释为关联自然人参加房地产开发而拆借大量资金,此外,部分拆借资金还用于林祥加等关联自然人购买个人房产及借给他人。《理财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