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位于河南省睢县产业集聚区的河南华莹鞋业有限公司包装车间里,工人们正将一双双鞋子装箱外运,这家由福建晋江整体搬迁过来的企业,拥有员工1000多人,年产休闲、运动鞋300多万双。“我们今天生产的鞋子,一个月后就能摆上乌克兰的商店橱窗。”企业负责人胡焰介绍说。
近年来,睢县确定了打造“中原鞋都”的战略定位,全力围绕“一双鞋”做文章、抓招商、搞承接,并依托富士康实训基地,大力发展关联产业。截至目前,睢县产业集聚区入驻的制鞋企业有30多家,年产值近20亿元。
制鞋、电子加工是睢县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源对客商的吸引力****。拥有86万人口的睢县,农业人口占比约80%,可谓“人力资源大县”。然而,随着企业越来越多,用工需求量随之迅速上升,招工难,特别是招熟练工人更难。另一方面,很多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缺少技术等仍是就业的*大制约。
“服务好现有企业,是吸引后来企业入驻的重要参考。企业发展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睢县县委书记吉建军向记者介绍该县鞋业发展的历程时如是说。
组织农民工上门服务。2013年,一场席卷全国的“用工荒”让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感受到了“寒冬”。而睢县却提前做出谋划,当许多企业为招工发愁时,一辆辆从睢县500多个乡村驶出的大巴、中巴、小汽车涌向县产业集聚区各企业,送农民工到企业门口应聘。
与华莹公司相邻的香港豪得胜鞋业公司总投资7亿元的生产基地即将投入使用,同样面临产业工人的短缺。县人社局和企业结合,为其采取了提前储备员工的措施。目前,一期生产所需的500名工人已在华莹公司生产线上完成培训。
积*吸引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留住工人是一个系统问题。”县人社局局长周克章说,我们对长年在外务工的14万工人进行了摸排,发现家庭、亲情的吸引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充分发挥这一作用,睢县16个职能部门联合推出了36项“拴心留人”的就业优惠政策,向产业工人发放包括社会保障、卫生保健、房产购置、子女入学等多项政府埋单的“红利”,掀起了一波波返乡就业潮。
职业教育“因需而教”。该县针对主导产业的发展,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及时调整职业教育专业。随着制鞋、电子企业增多,睢县职业教育中心迅速新增制鞋、电子类7个相关专业。2013年底从该中心毕业的100多名学生,如今已成为华莹鞋业生产线上的骨干,人均年收入约4万元。该县第二职业中专与富士康集团合作,年培训技能人才5000多人,员工岗前培训6万人。在第二职业中专的带动下,富士康科技集团在睢县投资60亿元建起了实训工厂,使电子信息产业成为该县继“中原鞋都”之后的又一只“潜力股”。
花香引得蝶自来,有了充足的人力资源,睢县的招商工作就多了一张“**”。今年一季度,先后有投资6亿元的嘉晋鞋业、7亿元的豪烽鞋业、10亿元的源龙鞋业等6家总投资32亿元的鞋业项目相继在睢县产业集聚区开工,有来自全国各大鞋业生产基地的30多个鞋业及相关产业协会、商会召集200余商家到睢县考察,加快了当地打造“中原鞋都”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