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媒体的一则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爱美的女子会同时使用多达13种美容产品,而每一种美容产品都包含了超过20种化学物质,平均每瓶香水内含的化学成份超过250种。
日常生活中,那些擦的,涂的等等都可能含有不良化学合成物质,经皮肤进入体内,对身体造成毒害。
经皮毒直接进入体内,10天只能排出体外10%,90%会停留在脂肪组织,或者被吸收。这些添加物可能导致皮肤条件恶化或过敏,甚至是荷尔蒙失调和癌症。曾有专家在一个乳癌切片的医学报告中,发现了沐浴露里的防腐成分paraben,并且这一成分能潜伏体内达10年之久。
因此,在化妆品安全性的评估中,毒理学试验测试则是其重要的一部分。
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化妆品安全评估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同时根据毒理学作用部位、毒性机制以及毒理学反应或效应的不同,毒性作用被分为不同的种类。
01 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是用来描述特定化学物质单次剂量(即在24小时内单次接触或多次接触)的暴露导致人体的不良反应。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仅包含急性经口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急性经口毒性是一次或在24h内,多次经口给予试验动物受试物经皮,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急性经皮毒性是经皮一次涂敷受试物后,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急性皮肤毒性试验可确定受试物能否经皮肤吸收和短期作用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可为化妆品原料毒性分级和标签标识以及确定亚慢性毒性试验和其他毒理学试验剂量提供依据。
02 刺激性/腐蚀性
刺激性/腐蚀性分为皮肤刺激性/腐蚀性和眼刺激性/腐蚀性。
皮肤刺激性指皮肤涂敷受试物后局部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皮肤腐蚀性指皮肤涂敷受试物后局部引起的不可逆性组织损伤。
眼刺激性指眼球表面接触受试物后所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眼腐蚀性指眼球表面接触受试物后引起的不可逆性组织损伤。
我国化妆品新原料及化妆品产品投放市场前,且在实际应用中与眼睛接触可能性较大时,需进行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03 皮肤致敏性
皮肤致敏也被称作过敏性接触皮炎。皮肤致敏是化妆品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也是消费者*关注的化妆品安全性问题之一。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的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用于化妆品原料及特殊用途化妆品皮肤致敏性的安全性毒理学检测。
04 皮肤光毒性
光毒性是由某些化学物质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后生成激发态分子以及氧自由基,其激发态作用于靶分子而产生的毒理学效应。
皮肤组织在接触光毒性物质并在强光暴露下会产生光源性刺激或者光源性致敏。一些如防晒类的化妆品,在使用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就是长时间阳光暴露,因此一旦具有光毒性,则应用这类产品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在我国,新研发的化妆品原料及育发类、美白(祛斑)类、防晒类等特殊用途化妆品产品,在投入使用前或投放市场前,需进行皮肤光毒性检测。
05 致突变性/遗传毒性
致突变性是指诱导细胞或生物体遗传物质的量或结构永久可遗传的变异。遗传毒性是指改变DNA的结构、遗传信息含量或遗传信息分离的作用。
我国化妆品法规要求化妆品原料及染发(不含涂染型暂时性产品)、育发、美乳、健美类等化妆品产品需要进行遗传毒性检测。
06 重复剂量(亚慢性/慢性)毒性
重复剂量毒性是相对于急性毒性的概念,它是由于对试验物种的预期寿命内的特定时间重复每日暴露或接触某种物质而产生的一般性有害毒理学效应。
在我国,重复毒性试验主要用于评估化妆品原料的毒性。
07 发育和生殖毒性
生殖毒性用于描述由某种物质引起的哺乳动物生殖方面的不良反应。它涵盖生殖周期的所有阶段,如死亡、生长迟缓、结构性和功能性影响。*常进行的体内生殖毒性研究包括两代繁殖毒性试验和致畸试验。
08 致癌性
化妆品中的某些物质通过吸入和经口摄入途径、皮肤接触、注射后诱发肿瘤(良性或恶性)或增加其发生概率、诱发恶性肿瘤或缩短肿瘤发生时间,被称为致癌物质。致癌试验为毒理学试验*后阶段。
09 毒代动力学
毒效动力学指化学物质与靶位点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不良反应。
毒理学试验通常为新开发的化妆品产品在投放市场前,都需要根据产品的用途和类别进行相应的试验,以评价其安全性。比如每天使用的化妆品就需进行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与眼接触可能性小的产品就不需进行急性眼刺激性试验等等。
化妆品企业要想在日渐国际化的市场上,获得长足的竞争力,就应该将消费者的健康在**位,重视人的安全和健康,在化妆品安全评估方面应该将被动变主动,主动地为消费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