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面膜不存在?盘点一下这些年被炒过的化妆品伪概念

百检网 2021-09-29


在护肤的路途上,不少消费者踩过的坑可以用千疮百孔来形容。受疫情冲击,美国**化妆品牌被爆出单季巨亏31亿,但却在亚太市场尤其是中国逆势增长。可见中国美妆市场的火热,因而催生出了很多护肤“伪概念”,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追捧。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盘点一下,那些让不少消费者交了大额“智商税”的化妆品伪概念。


今年年初药监局发布了一则声明,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面膜消费陷阱,而被点名的正好就是

这两年风头正盛的“械字号面膜”、“医美面膜”。



“械字号面膜”,顾名思义,属于医疗器械范畴,其实是医用敷料,根据《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要求,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称词语,不得含有夸大适用范围或者其他具有误导性、欺骗性的内容。因此,根本就不存在“械字号面膜”的概念,医疗器械产品也不能以“面膜”作为名称。


而“妆字号面膜”,指按照化妆品管理的面膜产品,指涂或敷于人体皮肤表面,经一段时间后揭离、擦洗或保留,起到护理或清洁作用的化妆品。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等法规、规章的规定,化妆品不得宣称具有医疗作用,其标识不得标注夸大功能、虚假宣传等内容。一些面膜类化妆品,将产品宣称为“医学护肤品”“药妆”产品等,属于明示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均是违法宣传行为。



其实药妆这一概念来自欧美,在日本*为盛行,在日本,药妆原为药用化妆品,不属于化妆品类,而属于医药部外品,对于其成分,作用机理和适用范围都有着非常严格的分类和基准。药妆概念虽火爆,但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不承认药妆的合法性。据了解,在法规层面提及药妆品的国家主要有日本和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医药和化妆品等相关产品的管理十分严格。FDA规定,凡具有祛皱、美白效果、可以改善人体机能的产品,都必须作为药物进行审查,在配方表中也必须明确标注药物成分。


微整形护肤品,也是不少消费者曾踩过坑的伪概念。微整形护肤品也被称为“午餐式整容”,一些以“V脸面膜”、“微整形面膜”为噱头的护肤产品曾火爆一时,不少商家也迎合人们的需求打出“微整”概念,精华液、眼霜乃至洗脸机等品类中都有出现涉及“微整”概念的产品。但国家食品药监总局对有关化妆品标识有明文规定,“不得使用明示或暗示医疗作用的文字”。



为防止广大消费者继续被收“智商税”,被这些化妆品伪概念哄骗,就必须要弄明白化妆品的备案的真相。


我国对于化妆品有一个基本的分类:特殊用途化妆品和非特殊用途化妆品。


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特殊用途化妆品指用于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美白)、防晒等具有独特功效的化妆品。


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则是不含有以上特殊功效的,比如单纯的润肤水之类,祛痘、去皱、抗氧化等现在都算非特。


两者的备案信息分属不同系统,特殊类采用的是注册制,非特使用的是备案制。国产化妆品备案信息分为国妆准字(非特)和国妆特字(特殊),进口化妆品分为国妆备进字(非特)和国妆特进字(特殊) 。


因而,在购买化妆品时,请认准这些备案信息,千万别被这些用于广告宣传的伪概念所迷惑。


国内的化妆品管理机制已经比较规范,化妆品要想上市,都要提前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进行备案,反之则会面临严重处罚。备案过的化妆品,监督管理局会不定期抽检,并在官网进行结果公布。因而企业需做好严格的安全管理。 



2019年9月1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检验新规——《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工作规范》。取消原有的资格认定和指定,要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一些有能力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承担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有利于促进我国化妆品检验检测整体水平的提升。企业也可以通过检测,进行化妆品备案,确保符合备案要求。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