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商采购上千件葡萄酒,每瓶从几十元到几百元,酒液却没有区别

百检网 2021-11-15
   日前,一名酒商向WBO吐槽:其 采购的一批 葡萄酒,尽管 包装不同,档次不同,但酒液的口感一模一样,他怀疑被无良厂家骗了。
 
  类似 事件并非WBO记者首次听闻。这难道是行业中无良厂家的普遍行为?酒商如何防止被骗?
 
  不同进货价的葡萄酒,酒液却相同
 
  根据这名酒商向WBO提供的产品图片所示,这酒款产自山东蓬莱市,背标显示其原酒来源于美国加州,并有原酒生产商的公司名称,该公司位于美国加州,是一家颇具规模与历史的葡萄酒生产厂家。
 
  这款酒背标同时显示生产商为山东蓬莱一家公司,背标有生产许可证(SC编码,可见这是一瓶灌装于中国的葡萄酒。
 
  这名酒商对把葡萄酒卖给他的厂家感到十分气愤,据他称:购买了上千件葡萄酒,价格从几十元钱到几百元钱不等,然而酒液都相同。
 
   “好瓶灌次酒”现象较为常见
 
  这并非WBO**次了解到类似情况。去年,一名运作餐饮渠道的经销商准备采购一批进口的葡萄酒。这批葡萄酒的酒塞相同、瓶型相同、但正标不同、价格也不同。在品鉴时,几款酒的酒液一模一样。现场一名懂法文的酒商还发现其酒标上的法文存在拼写错误。
 
  深圳鹰君酒业创始人丛日光则表示:现在国内很多企业不自律,他们自己注册一个商标,从国外进口一些原酒,想贴什么级别就贴什么级别。只要产品质量合格、商标有证,就不管其他的了。我也见过不一些商把同样的酒装进不同的瓶子,擅自写出不同的档次。这种情况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问题,此举打击了消费者信心,阻碍我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
 
  合纵集团旗下金悦格朗德酒业董事总经理刘日中也表示这种情况并不鲜见。他指出:在一些保税区的小标签酒都可以在拥有同样酒液的瓶子贴上不同的酒标。
 
  他还表示:这种情况在国外原产地也存在。“有中国的进口商为了追求葡萄酒的外观档次,会去采购深凹槽重瓶型的酒瓶,这样的酒瓶再穿金戴银,成本也许可以到达7-8欧元。进口商把送到自己的供货商处灌装价格2欧元的原酒。其在中国的销售价格一定高于普通瓶型的产品。”刘日中说,
 
  “我们作为进口商,以前也曾接到分销商类似的采购需求,但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对消费者的忽悠行为,故拒绝了。”他表示。
 
   经销商需提升自身专业性
 
  谈到经销商应如何杜绝这种情况。刘日中表示:欧洲的葡萄酒由欧盟机构管理监督,各个国家的葡萄酒级别是衡量葡萄酒价格*可靠的标准。经销商一定要对其熟知。如果是餐酒被卖很高的价格,则需注意。
 
  有业内人士指出:葡萄酒是一个有一定门槛、有一定专业性的行业。经销商作为该行业的从业者,需对葡萄酒有一定辨识能力,在下单之前也一定要品鉴葡萄酒,并保存样品,以防无良商家。
 
  唐山美度1855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怀成则认为出现这种问题。他说:经销商自身也要负一定责任。
 
  董怀成指出:经销商起码要有鉴别葡萄酒专业能力,如果采购连不同的酒都尝不出来,肯定是不称职的,除非是供货商有意欺骗。此外,经销商对供货商的选择也要有原则,且不能贪便宜。
 
   律师:可援引“以次充好”等条款维权
 
  若经销商遇到这样的问题,能否诉诸于法律?北京君泽君(南京律师事务所的赵春祥律师指出:受害者可以从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方面维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百四十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显示: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按销售金额不等,*高可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谈到如何防患于未然,赵春祥也坦言:如果是国产酒的话,提前防范难度大。因为酒标是卖方做的,国内对等级没有强制性规范。酒商能够做的只是试饮并留样,并寻找资信好的商家。
 
  丛日光也谈到了相类似观点,他说:经销商一定要找品牌公司,比如国产酒巨头“张长威”等以及一些大的进口酒运营商,千万不能贪图便宜。
 
  但刘日中认为:尽管这种行为很不道德。但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我国部分消费者依然通过外观判别葡萄酒,这导致需求一直存在。这必须要等到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到达一定程度,这种情况才可以被减少。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