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墨西哥牛油果油、泰国 烧烤椰、新加坡天然 谷物 饮料……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特产”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除了 得益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外,自身优势也很重要,其在加工、 包装设计、市场细分等方面,有不少做法值得借鉴。在南方,曾经10元一根也难卖的竹子,切分成一节节的用来做竹筒饭,一下人气蹿升。由此可见,小小的土特产,只要紧盯市场需求,努力打好“创新牌”,一样能出奇制胜。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徐春晖简析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饭碗”。
徐春晖:土特产,顾名思义,是土产和特产的并称,也就是那些“土里土气”、“土生土长”的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土特产虽“土”,但土得有味道;土特产因为“特”,更被作为一种地域标志性产品而享有特别的市场声誉,比如杭州龙井,北京烤鸭,东阿阿胶、东北人参、大米,西北牛羊肉、山西陈醋,山东苹果等……但是,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土特产市场屡屡传出滞销的声音。
造成土特产难以走出家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农产品依然存精深加工少的问题,产销环节的梗阻尚未完全打通;二是经营区域狭隘。特产因本地而生,坐在家门口营销的思想严重,产品从产地到终端的物理距离很近,销售渠道和终端单一,多依靠当地的礼品特产专卖店和低端流通渠道;三是目标人群不广,消费动机显得较为单一,大概只有三种:送礼的,走亲访友的,旅游的;四是产品、包装、渠道、终端、营销传播模式都没有顺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
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进博会上,有很多国外“特产”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泰国烧烤椰,普通的椰青经过烘烤,去除了纤维部分,留下的完整部分可以保鲜6个月。此举并未涉及什么技术难题,却使产品实现了从普通水果店铺到超市精品零食货架的跨越。
土特产开发有利于土特产走出去,能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曾经听到一个新闻,重庆盛产竹子,每年新竹都会产生大量的竹壳,这些竹壳一直“长在深山人未识”,东南亚一带流行环保餐具,精明的商人大量收购竹壳并简单加工后出口东南亚,以前一文不值的竹壳成了当地的“致富壳”。
实践证明,只要对接好市场,品质过硬,土特产也可以卖上好价钱。这里重点说一下土特产的品牌塑造,一定要凸显产品的差异化,要通过包装设计让产品内在的价值表现出来,突出当地的文化特色,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让土特产乘上消费升级的东风。作为土特产的经营者,一定要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市场调查,分析产品的消费对象,通过不断学习、创新让自己的土特产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期待越来越多的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