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 海鲜也越来越多走进寻常百姓家。不过,*近网上流传这样一种说法:有市民在煮海鲜时,发现出水严重。经查询了解,发现是商家将 储存海鲜的盐水浓度降低,这样一来海鲜会使劲吸水。情况真的如此吗?记者进行了 实验。
网友反映:买回的海鲜煮出不少水
这位网友说:*近几次在市场上买蛏子,回家一炒竟炒出不少水来。感到疑惑的她咨询了做水产的朋友,才发现其中有猫腻。根据这位网友提供的图片显示,4斤多的蛏子在低于标准盐度的海水里养了一段时间后,增加的重量超过了1斤半。这位网友的“爆料”引起不少网友关注,对这种偷称的方式,不少网友表示**次听说。
5月17日,记者走访了部分超市和个别海鲜市场,针对该话题,一些经营者要么讳莫如深,要么直接否认。某海鲜市场一位经营者告诉记者,如果降低存放海鲜的海水盐度,海鲜一般都会死亡。“大家买海鲜时肯定买活的,商家要是那样做了,不等于自己砸自己生意吗?”这位经营者反问记者。
在现实中,商家有没有这样操作的可能性?消费者购买海鲜时应该注意什么?5月18日,记者请专业人士进行了实验。
记者实验:低盐水中海鲜样本吸水增重
实验地点:南二环一家知名海鲜超市
实验人员:海鲜水产采购专家张成玉及其助手
实验用品:盐度测试仪、电子计价秤、塑料容器4个、盐水、自来水
实验样本:正常养殖条件下的五头鲍和白竹蛏各两份,
实验说明:五头鲍和白竹蛏正常生活的海水盐度在18‰左右,水温12-14℃左右,实验中将降低正常盐度近一半,以便观察结果
实验过程:
取盐水和自来水若干,利用盐度测试仪,分别调成18‰盐水和10‰盐水。
将以上两种不同浓度盐水分装于4个塑料容器并做标记,每个容器盐水量3升左右。
取白竹蛏两份,分别称重后编为样本一(212g、样本二(203g。
取五头鲍两份,分别称重后编为样本一(327g、样本二(365g。
将以上样本一分别置于盛有18‰盐水容器内,将以上样本二分别置于盛有10‰盐水容器内,然后全部移至特定温度的室内。
经过10小时左右的放置,然后分别将样本取出称重。
实验结果:
五头鲍样本一和白竹蛏样本一重量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五头鲍样本二和白竹蛏样本二重量发生变化。
实验结论:降低盐度后,上述海鲜样本会吸水增重。
从实验结果不难看出,在盐度降低近一半(10‰的环境中,五头鲍和白竹蛏均会出现吸水增重现象。以白竹蛏样本二为例,重量由203g增至252g,显示增重49g;五头鲍样本二(365g在10‰盐水中10个小时后,增至434g,显示增重69g。
实验前,白竹蛏样本二称重为203g。
实验后,白竹蛏样本二在低盐度环境下重量发生了改变。
增重会给消费者带来多少额外支出呢?以五头鲍为例,每500g市场价在50元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购买了在低于标准盐度水中的五头鲍,每多买50g,就可能多掏5块钱左右。对消费者来说,明显是一种额外支出。
业内人士:海鲜对盐水环境要求高
“这其实是渗透原理在发挥作用,因为海鲜生活在高浓度的盐水中,细胞浓度较高。一旦换到低盐度的环境中,外界浓度低于海鲜细胞浓度时,就会导致细胞吸水。”盒马鲜生海鲜水产采购专家张成玉这样解释其中的原因。张成玉说,海鲜在运输和养殖过程中,人为降低盐度确实会让海鲜吸水变得“虚胖”增重,通常,一斤海鲜吸水后能多出几两。
张成玉说,对消费者来说,多花冤枉钱是明显的,在低于标准盐度海水中存放,也容易造成海鲜存活时间减少。另外,海鲜细胞吸水后会造成细胞无限放大,一定程度上影响海鲜的口感,加工过程中水分过大,还会影响烹饪效果。
张成玉提醒,购买海鲜*好到正规的海鲜店。“因为海鲜不仅生活在一定盐度的水中,对水的温度也有要求,还必须是活水,不管是储存设备还是检测系统,一般的超市或者批发市场很难做到这些。”在挑选海鲜方面,张成玉提醒市民,尽量避免以称重购买海鲜。“像龙虾、面包蟹、鲍鱼、生蚝、多宝鱼等,消费者尽量以只或者条购买,这样从源头上可杜绝商家虚增重量的可能。”张成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