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日前,瓯海区
记者从市食安办获悉,明年我市计划加大食品安全黑名单公布力度,各县(市、区都将相继公布"黑名单".
【热问题】
市民对吃不"放心"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病死猪"、"染色馒头"事件刚过,"染色黄鱼"、"过期卤制品回炉"等又接踵而来。关于食品安全问题,人们有太多话要说。
市政府去年做过调查,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中,食品安全问题名列榜首。今年,在温州市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市民"关注榜"中,市民对于食品药品安全的关注度继续"蝉联"榜首。许多网民对食品安全现状表示忧虑,这与社会转型期食品安全事件多发频发有关。
今年3月,本报报道了我市菜篮子集团水产品批发市场有经营户添加由柠檬黄和胭脂红调配成的混合液,对黄鱼进行染色,以期卖相更好、销量更高。
3月底,苍南、平阳等地被举报有人大量收购"乡巴佬"等过期退货产品,拆包转卖至瓯海娄桥等处,回炉包装后重新流入市场。
……
一起起食品安全问题相继被查出。
市食安办公布的我市今年上半年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结果情况分析显示,目前我市食品不安全的主因是人源性因素导致的食品不安全,如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及超范围或滥用食品添加剂;其次是环境污染或操作不当导致的重金属、微生物超标。
对于当前的食品安全整治,在日前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专题询问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谷献旦直言,虽然我市启动了基层综合执法改革,但是现在看来效果并不明显。
市人大代表诸爱珍说,导致食品安全出现问题,主要是缺少两个"心":一是违法商家的良心,二是管理部门的责任心。现在老百姓对食品的安全感普遍不强,对政府监管和打击力度颇有责诟。有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以罚代管、以罚代刑",导致商家违法成本低。此外,行业准入门槛低,屡禁不止,这是目前*难解决的问题。
【冷观察】
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一再走低,也对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效果不满意。这一次,瓯海区**推出了黑名单制度。那么,我市其他地方又采取了哪些举措?对食品安全建设到底有何帮助?还需要如何提升?
瓯海公布首份"黑名单"
瓯海区的首份食品安全黑名单中,公布了61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商家,其中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商家*引人关注。有4家商家使用焦亚硫酸钠溶剂浸泡鱼腥草待销售,1家商家屠宰病死猪。在这些责任人中有1人已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其余责任人也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另外,有6家商家制作的食品铝超标,涉及的食品都是人们日常吃的油条、香菌素菜包、馒头、蛋糕等。
这份"黑名单"中,大部分商家是生产不合格食品、伪造商品条码、无QS生产许可证等原因被列入的。
一时间,这份"黑名单"令商家纷纷警醒。
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这次推出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管理办法,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单位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收购、运输过程中使用违禁药物,或者使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等12种情形实施重点监管。
在管理期限内,除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外,上了"黑名单"的商家将不能成为政府采购供应商或重大活动服务接待对象,不得参加各种评先评优。
平阳推出"诚信评价"
与瓯海区做法不谋而合的是,平阳县在全省**编制了《食品加工企业质量诚信评价标准》,在食品加工企业领域推行。
记者了解到,平阳县的131家食品生产企业,产品涉及二十多个类别,98%都是小微型企业,呈低、小、散分布,企业主素质普遍不高,法律意识薄弱,主体责任意识差,这不仅给监管工作带来困扰,也存在不少食品安全隐患。该县去年出台的《食品加工企业质量诚信评价标准》,从企业诚信管理制度、厂区卫生原料采购、检验及不合格品处理、食品添加剂使用要求等方面,督促和迫使企业建立内部诚信管理机制。按照该标准,评价结果分A、B、C、D、E五个等级,其中E级即"黑名单".今年,该县已对105家企业进行诚信评价,并建立数据库。
实施一年以来,平阳全县共发现食品企业失信行为520项,有3家企业被列入"黑名单".一年后效果如何呢?以大米为例,今年的抽样检测合格率从去年的60%提高到80%.
业内人士指出,对企业进行诚信评价,以往更多的是针对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用在食品行业是一种新的尝试。
明年全市铺开"黑名单"制度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处处长郭宁剑说,瓯海、平阳两地的做法其实一脉相承,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正成为一种有效的信誉惩戒手段,这让人非常欣慰。因为信誉与商家的利益攸关,当食品生产经营者被列入"黑名单"并公之于众,其信誉就会受到*大影响,就会影响其产品的销量,另外在申请用地、贷款等方面也会受到限制。
他透露,明年我市将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各县(市、区都将公布各自的食品安全黑名单,并制定统一的评分标准,形成数据库,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目前,相关工作正在研究中。
同时,郭宁剑也指出,"黑名单"上公布的是抽样检测中不合格的产品,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市民*为关注的产品质量不达标;另一类是包装和标识上不合格,产品质量没问题。为了突出打击的针对性,第二类情况今后将如何公布,如何把握度,还需要作深入探讨。
市民声音
市民监督团成员单建文:食品安全问题不会因为"黑名单"一出而销声匿迹,它只是一种监管形式上的创新,保障食品安全主要还是靠监管部门的责任心和执行力。"黑名单"的威力,依然取决于监管力量。
温州医科大学教师黄浩:食品安全黑名单应定期公布,常态化曝光。可以把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各界拉入监管行列,形成市场制约力量。看了这份"黑名单",消费者自然会远离不良商家,银行放贷时会更谨慎,场地出租方会更慎重……
浙江嘉瑞成律师事务所律师方钧亮: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的推出,大大提升了经营者的违法成本,是对罚款等传统行政处罚措施的很好补充,通过市场手段迫使经营者主动增强自律意识。
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让消费者有了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也有助于监管部门有的放矢地对商家进行重点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