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在线9月9日讯 随着我国 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一些 保健品推销人员利用老年人渴求健康和摆脱寂寞的心理,采取各种营销手段,忽悠他们。湘潭保健品市场情况如何?不良商家的惯用伎俩有哪些?老年人该如何防范消费陷阱?带着这些问题,湘潭晚报记者展开了 调查。
案例1
老人花17500元买回两箱食品
前不久,读者袁先生向记者反映,他的岳母热衷于听课、体验治疗仪,*后花17000多元买回了两箱食品,这让他颇为气愤。通过协商,他退掉了其中一箱,不过,他说这家门店还在用同样的伎俩引老人步步“上钩”,希望有关部门来管一管。
高价买回两箱松花粉片
袁先生的岳母林娭毑住在岳塘区社建村街道学坪村。7月份的**,林娭毑和妹妹刚出门,便被一个小伙子甜甜地叫住,小伙子发给她们两张门票,说是可以免费体验玉石垫,对身体好,地点就在板塘铺心连心商场旁边。
林娭毑今年88岁,妹妹80岁,两位老人抵挡不住小伙子的甜蜜“攻势”,顺手接过了这两张门票。
按照票上写的日期和场次,两位老人来到了这家叫“红瑞”的健康生活馆。免费坐在一张通电的垫子上听工作人员讲课,每一场体验为50分钟,“坐上去没蛮大感觉,不过他们讲课蛮有趣,个个嘴巴甜。”林娭毑说。既消磨了时光,隔三差五还能领一些鸡蛋、红豆、黑豆等小礼品,体验了几次后,姐妹俩爱上了听课和体验玉石垫,并对热情的工作人员产生了好感。
连续20多天下来,工作人员开始向老人推荐松花粉片,一箱8750元,每箱50瓶。“他们说这种松花粉片产自高原峭壁,纯度高,对各种病都有好处,还说在外面买要300多块钱一瓶,为了关照我们老人,只卖175元。”林娭毑说,自己年纪大了,*大的心愿就是把身体养好,不给子女添负担,商家把产品说得这么好,她很快动心了,和妹妹商量后,总共花17500元买回了两箱松花粉片。
产品是食品,女婿上门理论
不久,林娭毑的女儿、女婿来家中探望,老人兴高采烈地拿了几瓶松花粉片给女儿,告诉女儿这能治糖尿病,还能活血、活细胞。
女儿女婿的**感觉便是母亲应该上当受骗了,仔细查看包装,并上网查询了下,女婿袁先生了解到岳母高价买回来的并不是药品,而是食品,一气之下,他来到这家店理论,并要求退货。见他态度强硬,对方同意将没开封的那一箱松花粉片退款。
袁先生说,这家店通过送小礼品、免费体验等手段吸引了好几百名老人进店,“他们大多是湘纺的老人,退休工资不高,眼看着他们把辛辛苦苦攒下的养老钱用来买普通食品,实在是令人心疼。”
案例2
2.6万元“诚意金”换回一堆床上用品
70岁的钟贤云夫妇,交了2.6万元“诚意金”,领回一套“健康睡眠系统”。可当他们按照商家的承诺去退钱时,店铺已经关门。所幸经过工商部门协调,他们拿回了自己的养老钱。
超低价格买回生活用品
钟贤云夫妇住在岳塘区岚霞路,两人身体状况都不太好,平时很注重保健养生。
前年7月份一个清晨,钟贤云回家路上遇到一名年轻人。对方嘘寒问暖一番后,慢慢赢得钟贤云的好感。
几个星期后,钟贤云接到了这名年轻人的电话,邀请他第二天清晨到河东一家酒店参加“公益健康讲座暨团购会”。
“**次听讲座,会场里坐满了老年人,差不多有一两百人。”这种场面让钟贤云起了疑心,但当天,他在会场上以会员超低专享价格,购买了知名洗衣液和亚麻籽油,“超市卖100多元的亚麻籽油,会场只卖30多元;30多元一瓶的洗衣液只卖15元”。
随后的日子里,这家大连的公司多次组织开会团购商品。钟贤云用很低的价格,买回了一些洗发水和奶粉等,也逐渐对这家公司产生了兴趣,“有一次,我购买了差不多4000元的保健品,商家还赠送了像样的艺术品摆件和字画等礼品。”
两万元“诚意金”差点打水漂
今年3月28日8时许,钟贤云夫妇又受邀来到河东建设路口一家酒店的会场听讲座。
讲座期间,主持人宣传了一套“健康睡眠系统”,产品包含纯棉被套、纯棉枕套和纯棉床单等。
“这些都是高科技产品,只有国家运动员、科研人员才有资格销享受。得了癌症可以防止癌变,得了糖尿病可以防止病变,还可以治疗高血压和中风等,能包治百病。”对方介绍,“这些高科技产品同样不卖、不赠送,交钱表达诚意即可。”
钟贤云说,由于主持人承诺可以全额退款,心想下次听讲时还能拿回来,所以下午和老伴从银行取出积蓄,前往雨湖区韶山东路的这家公司办公区域,交了2.6万元,领了两份产品。
当天傍晚,公司员工突然来到钟贤云家门口,主动退还了6000元。
由于事先对此不知情,钟贤云认为事情有蹊跷。次日清早,他试图到这家公司办公区域退款,不料大门紧闭,电话也无法接通。
4月12日,不知所措的钟贤云来到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求助。经过岳塘工商所及时介入,并电话联系了公司负责人。经协调,双方*终达成了一致,对方全额退还了钟贤云的“诚意金”。
案例3
老年人不听劝 痴迷保健养生产品
“外婆经常和邻居去听讲座,还不顾家人反对,不时买回一些高价保健养生产品。”小张年过八旬的外婆痴迷保健养生产品,家人觉得她上当受骗,进行劝阻又被说不孝顺,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小张的外婆住在板塘铺,80多岁的她身体硬朗。每天清早,她和老邻居都会前往附近的健康中心听讲座、免费做理疗。“**次去听课,商家还送了鸡蛋和面条。”对此,她的外婆更加着迷,听健康讲座成为了外婆生活的一部分。
有**,健康中心推销玉石床,老人背着家人买了一张。
一听价钱,家人都被吓到了,“看似很普通的一张玉石床要价1.2万,外观与麻将凉席很像。”
小张说,外婆平时比较节约,根本不舍得花钱,“之所以高价购买玉石床,是因为推销人员宣称玉石床可以舒经活络、预防高血压等各种疾病”。
“为了这件事,家人说了她几句,希望她不要再去听讲座了。”小张告诉我们,外婆为此很不服气,依然偷偷和邻居结伴前往,甚至陆续买回来一些保健品等,“这两年,外婆花在购买保健养生产品的钱不下3万元。”
调查
取得老人完全信任 商家才拿出产品
就袁先生反映的问题,9月5日,记者来到这家门店,一探究竟。
早上7点30分,不少老人正站在门口,等候入场体验,一位白衣女子发放着体验券。记者对女子说想进去体验下,她警惕性很高,称这里不适合年轻人,不让记者进去。记者只好说是替家中老人来体验的,女子依然不让进。无奈之下,记者只得亮明身份,女子请示店长后同意放行。
走上二楼,记者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两间房子里,密密麻麻地挤了一两百老人,且还有老人源源不断进来。130位老人被安排进了体验厅,其余的则在另一间房等候。不足百平米的体验厅内摆满了椅子,每张椅子上都摆放着一张坐垫,而这就是商家宣传的带远红外线的玉石垫。虽然开着空调、风扇,130多人挤在这间屋子里,让人觉得十分闷热,不少老人干脆自带扇子。体验中,不时有老人叫工作人员过来,说垫子太烫。
体验课上,工作人员带老人们一齐唱红歌,喊口号,继而便是看视频,讲公司的企业文化、活动等。从现场氛围来看,记者明显感到商家已与这些老人打成一片,老人们对这家公司的实力已深信不疑,把工作人员甚至当成了亲人。通过与现场老人交谈,记者得知商家并非天天讲课推销产品,一般只有在取得老人完全信任和好感的基础上才会拿出产品来。
“我听了3个月课,听他们推销过三四次松花粉片和羊奶粉,说是对高血压、冠心病都有好处。很多老人都买了,我也想买,不过一年要4000多块钱,我负担不起。”一位老人说。
体验课结束后,工作人员给每位老人免费发放了一份鸡蛋,老人们满足地离去,而下一批老人又准备入场。趁下课的空档,记者找到这家门店的余姓负责人,她矢口否认曾向老人宣传过店内出售的松花粉片能治病,她坦承这只是一种食品,不能治病。
随后,记者将这一情况反映至食药监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有关保健品的投诉较多,大多产品质量本身没问题,但存在夸大宣传的嫌疑,老人应警惕陷阱,理性购买。
专家
买保健品背后,是老人渴望被关怀
针对老年人痴迷高价保健品的现象,我们采访了湘潭市心理学会副会长心理咨询师陈霞仙。
她说,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的非理性行为,是因为对新生事物没有较强的辨别能力,容易听信名人、****,加上推销员对老年人特别热忱、细致入微,让孤独的老年人自认受到了重视和关注。待老人放松警惕之后,他们再夸大保健品功能,把不实的保健品介绍给老人。
“其实,老年人不听劝,不排除儿女平时对老年人关注度不够,让老年人存在不满的情绪。”她建议,儿女平时多用语言和情感等方式表达对老人的关心,并定期探访父母,传达健康理念和科学的养生方式,让老人觉得被重视,不让老人因孤独无助而卷入销售陷阱中。
部门
合法权益受侵害,可拨打12331投诉
商家的这种营销行为是否违规,消费者权益又将如何得到保障?记者走访了有关部门。
保健品并非药物
“保健品的商标、说明书和广告不得宣传或暗示疗效。对于夸大其词、宣传‘包治百病’的保健品,消费者一定要谨慎购买。”市工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广告法》明确规定,保健品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不得声称或者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不得与药品、其他保健食品进行比较;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不得含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且保健品广告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保健品并不能代替药品来治病,患病应该及时就医,对症治疗。”市食药监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科负责人说,保健食品,被我们通常称为保健品,是一种营养补充剂,可以调节某种生理机能、强化免疫系统,上市无需临床验证,其批号为国(卫食健字号,正规的保健品通常在包装或标签上可找到明显的“小蓝帽”标识。没有这一标识的“保健食品”,无论功能吹得多神奇,切莫轻信。
相反,药品的上市和疗效要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其批号是国药准字号。他说,“老年人患有疾病不去及时就医,对症治疗,而是轻信保健品的功效,很有可能会耽误治疗。”
多管齐下 引导消费
据食药监部门统计,今年,他们已受理了21起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引起的投诉。
执法人员调查过程中,发现商家在推销保健品时,以打专家牌、打疗效牌、打免费牌、打科技牌和打亲情牌等方式较为常见,用“名医”、“专家”等称谓吸引老年人购买保健品或医疗器械;放大某种功效,有些保健品甚至被吹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利用赠药、免费听课、免费试用等促销手段,打出“高科技、专利产品、绿色环保”等旗号,吸引老年人。有的还会主动上门套近乎,*尽所能地拉近与老人的情感距离,甚至通过赠送小礼品打动老年人买保健品。
“治理保健品公司违规推销,需多部门齐抓共管,引导老年人正确认识和消费保健品。”这位负责人告诉我们,今后,食药监、卫生、工商、物价、广播电视和公安等职能部门,应加大对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和违法销售的治理力度,不给虚假保健食品广告和违法销售行为留有可乘之机;加大对公共场所和所属企事业单位的监管,严禁为保健品聚众虚假宣传、违法销售提供场地;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法律知识和识别虚假违法保健食品广告能力,在全社会形成自觉抵制、拒绝虚假违法广告的氛围。
市食药监局提醒,老年人不要过分相信卖家的广告宣传,保健品毕竟不是药品,对疾病是没有治疗作用的。应到证照齐全、有合法经营资格的场所,并且索取有效的销售票据。老年人购买保健品,一旦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拨打24小时举报投诉电话12331进行投诉。
记者手记:
令人深思的保健品市场
保健品市场混乱,老年人轻信受骗的案例不在少数,不时有相关报道见诸报端。
7月26日,湘潭晚报曾报道了一商家在金湘潭商业广场举办免费讲座,打着“全国长寿工程”的旗号,以推广和普及健康长寿知识、免费发放健康礼品为名,向老人推销价格不菲的保健品,而近千元一盒的产品不过是一种类似于糖果的食品;8月5日,又报道了湘乡人龙某向老年人推销人工种植的“铁皮石斛”、“绞股蓝”、“杜仲”等普通保健品,将其吹嘘成能包治百病的“神药”,价值为760元每套却定价3000元……受害者越来越多,迫使我们一定要做这组报道,呼吁社会各界、职能部门都来重视这个问题。
做报道时,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
采访中,我苦苦劝老人不要再沉迷这些所谓的健康讲座、体验,因为这些商家的*终目的是为了赚取高额利润。然而我的劝说并无多用,有老人甚至反过来劝我们不要介入调查,说“他们(保健品推销商是真心对我们老年人好,你们别为难他们。”
采访中,不少子女向我们大倒苦水,因为反对家中老人去听课、购买保健品,他们和老人的关系闹得很僵。显然,在这些商家狂轰滥炸般地“洗脑式”宣传强攻下,老人们已彻底“沦陷”,他们心甘情愿花一万多元买一张只值几百元的床垫,心甘情愿花数千元买一些根本治不了病的食品……就这样,他们将一辈子攒下的养老钱耗尽散光。
难道,这种现状真的无力改变了吗?
纵然这些商家越来越精明,我想,如果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作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迟早会无处遁形。我又想,老人狂买保健品的背后难掩一颗孤独心,如果做子女的能多回家看看,多打个电话,或许不良商家就没了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