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蓝帽”OEM遭禁 保健食品行业迎巨变
业内分析,或将倒逼直销企业并购代工厂品牌
7月1日起,酝酿已久的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制正式出台。有专家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直言,若政策落实到位,以“小蓝帽”为显著标识的保健食品产业将迎来巨变。
保健食品被禁委托生产
新规明确表示,备案主体必须是生产企业,不允许保健品贴牌生产。同一企业不得使用同一配方注册或者备案不同名称的保健食品,不得使用同一名称注册或者备案不同配方的保健食品。
一位不愿具名的保健品企业副总经理告诉南都记者,在保健食品行业,贴牌(又称“一号多用”是指一个批准文号的保健食品,生产后包装成多个品牌、甚至是几十个品牌的产品,再进行销售。目前市场上存在利用贴牌生产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情况,某些从事贴牌生产的企业的不规范行为,给其他企业甚至整个行业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
已于2016年7月1日起施行的《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第六十条“同一企业不得使用同一配方注册或者备案不同名称的保健食品;不得使用同一名称注册或者备案不同配方的保健食品。”明确指出,同一企业同一配方不能有不同的名称的保健食品。
另外,《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及《保健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保健食品部分相关内容(讨论稿》中有“同一企业不得用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保健食品。同一注册证书或者备案号的保健食品应当使用同一商标。”进一步限定,同一注册/备案号的产品只能使用同一商标。
“从立法原意和总局推动趋势来看,预计会禁止贴牌,这将会对OEM生产厂有一定的制约。随着新规的落地实施,国内保健食品行业有望重整行业秩序。对于批文储备多、品牌和渠道优势明显的大公司而言,是一大利好。”该位负责人如是分析指。
对贴牌代加工企业将是致命摧毁
广东省营养健康产业协会秘书长张咏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自7月1日起,一品一号正式实施,对一号多用:套号、租号、假冒者将是一次彻底清理。
“正本清源行动对保健食品的市场竞争和需求将是一次大考,产品质量、产品身份证乱象将有效扼制,重塑消费者信心将起到关键作用。但对长期以贴牌代加工企业将是致命摧毁,没有自主品牌,将是企业的硬伤,也许没有生路。另一部分流通企业(主要表现在会销、直销、网商、微商将面临无货可卖,下架产品的积压将让他们不堪重负。备案制度将大大加快产品审批时间,企业因长时间审批带来的巨大成本将被减轻。预计膳食营养补充类产品品类将巨增,功能性保健食品和进口保健食品将没有什么太大利好。”张咏如是说。
不过他也表示,如果不改变审评工作机制,“严备案将等同审批制”就会换汤不换药。因此,好制度需要好政府工作流程配合。
据悉,从此前的胶原蛋白功效、走下神坛的玛咖,再到宣称使用产品15天可降血压、治偏瘫的康太胶囊,种种围绕保健品的乱象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另外,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保健食品消费者认知调查报告》更是指,近七成的消费者对国内保健食品市场总体评价“不太满意”,超六成消费者不相信所谓“保健食品”广告宣传。
此外,来自官方的数据也显示,当前保健食品批文相当之多。国家食药监总局*新数据指,国产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为15793个,进口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有749个。
*严监管或影响其他相关产业
“新规除了对保健食品行业本身影响很大,对直销等相关涉及该领域等产业也有影响。”国内一位直销行业资深专家如是说。
据其介绍,由于直销行业发展太快,很多直销企业虽有渠道优势,但真正有自己工厂的较少,70%~80%是代工。保健食品作为直销的一个大品类,目前正因大健康的热潮而逐步被直销企业所重视,晨讯传媒策略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获牌直销企业中,许可经营保健食品的比例已经从2014年的79%,提升至2015年的81%。保健食品一旦禁止代工,或将倒逼直销企业并购代工厂的品牌。
不过,直销道道网总裁王利明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已经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自建保健食品工厂的较多,且保健品在直销中占比不高。因此上述政策对整个直销行业而言影响有限。
据其透露,尚在申请牌照的准直销企业确实有不少是通过O E M模式在做保健品,此类企业可能影响会大一些。
采写:南都记者 马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