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体的实践和调研中,我们感到,农业普惠金融作为一个旨在帮助农村人口脱困、助燃农村经济引擎的系统大工程,需要进一步创新。要实现弥补农业现代化短板、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帮助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方面要靠市场,由龙头企业牵头,开发农业细分产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另一方面要依赖国家,由政府发挥支撑作用,对农业普惠金融创新予以更多的政策支持。
伊利集团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实施产业链普惠金融,取得了良好效果。伊利集团通过融资担保、商业保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累计为上下游500余户三农、小微企业提供了10亿元以上的融资,平均融资成本控制在6厘左右,比社会平均融资成本低40%左右。实践证明,行业龙头企业或产业链核心企业实施产业链普惠金融,是解决三农、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一条有效途径。
但由于金融具有天然的风险属性,而农业产业链普惠金融收益难以覆盖风险,龙头企业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有限,所以,在产业链普惠金融实践中,即使伊利集团支持了500余户上下游企业,但获得融资支持的客户在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总数的占比仍不足3%。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建立起政府+龙头企业+产业链中小企业的架构体系,打造政府基金+产业链普惠金融机构+融资主体的新型普惠金融模式。
为此,提出三点建议:一由国家设立或指定专职机构,对龙头企业实施清单制管理,建立新型农业普惠金融体系。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设立普惠金融机构,为三农打造内生性融资动脉。三由国家设立专项基金,缓释产业链普惠金融的风险,提高金融支持的普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