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在阳江网络问政平台上反映,称
■撰文/张影■摄影/梁文栋
小卖部销售“三无”食品
前日,记者走访了江城一小、江城十小、南恩小学、江城十三小等多家学校后发现,几乎所有小学周边都有不少小卖部。在这些面积不大、环境简陋的小卖部里,均能看到大量的糖果、膨化、油炸以及调味面制食品,价格多在0.1元到5元之间。
在江城一小的后门,记者看到三家卖玩具及零食的小卖部,虽然有固定的店铺,但商家还是把货物摆在了巷道一侧。记者来到其中一家小卖部前,该老板称在外面摆摊是为了吸引更多学生。
“吓扯蛋”“朋友圈”“e·t脆”“一根葱”……这些风格迥异、有个性的名字格外吸人眼球。记者随意拿了一袋卫龙牌“亲嘴烧”,发现包装上标注的配料包括小麦粉、生活饮用水、植物油、食用油等6种,但食品添加剂却高达14种,包括阿斯巴甜、甜蜜素、红曲红、安赛蜜等。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小卖部里有些食品是“三无”食品。记者询问一种用心形盒子包装的商品为何物时,小卖部老板告诉记者是糖果,5毛钱一盒,很受学生欢迎。但记者发现透明的盒子上面既没有注明产品名称,也没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一款1毛钱一袋的辣条也没有标注生产日期。此外,记者发现一些零食的包装袋虽然已经破裂,但仍在销售。
小学生偷买劣质食品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家长对学校周边的“三无”食品表示不满,也经常会教育孩子不去购买。但由于其对“食品安全”缺乏认识,再加上自制力差,经常会背着家长到学校周边的小卖部买零食吃。
“这些小零食挺好吃的,但父母和老师都不让买,我偷着买的。”在江城一小读书的一位小朋友一边将零食往嘴里送,一边笑着对记者说。记者发现,孩子们买小食品时,大多从口味出发,只顾着“美味”,却对“安全”不甚了解,根本不考虑食品的生产日期、厂址以及质量安全标志。
随后,记者联系到江城一小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对食品卫生安全一直十分重视,经常利用健康教育课、宣传专栏、广播及电视节目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大力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不断增强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识别劣质食品的能力,引导学生健康的消费行为。但是,效果不明显,学生偷偷在校外买零食的现象屡禁不止。
摊贩管理将有法可依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除了小卖部的袋装零食,学校周边的流动摊贩也很是让家长头疼。距离南恩小学门口不足50米远处,记者看到不少卖串串香、麻辣烫等小吃的流动摊贩。据悉,《广东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10月1日起施行,规定幼儿园、中小学校周边不得划定为食品摊贩经营活动区域。
如何确保学校周边食品卫生安全?市教育局相关人士指出,一方面要定期组织召开相关部门联席工作会议,针对校园内外环境状况进行摸底排查,掌握详细情况,制定联合整治实施方案,对排查出的问题限期进行整治和通报,做到早发现、早消除,形成工作常态;另一方面,建议有关职能部门建立联防联控综合整治长效工作机制。加大对学校周边无证经营流动食品小店摊档联合监管执法和整治的力度。对校园周边的无证经营、乱摆乱卖、占道经营等现象进行专项整治,对存在销售“三无”食品、裸露食品、色素超标食品、过期变质食品等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和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发现一宗查处一宗取缔一宗,并进行备案。实行定时巡视和流动检查相结合,学校指定专人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不定期巡查校园周边无证经营流动食品小店摊档出没情况,随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此外,要加大宣传力度。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校信通、校园广播、宣传专栏等形式,向学生及家长宣传,严禁学生到违法违规经营的小卖部、流动食品小摊档等购买不安全食品。学校与家长沟通联动,通过家长来正确引导和教育自己的子女购买有益健康的食品。在校园内对师生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学生识别劣质食品的能力,并自觉抵制,有效增强广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消费者可向12331举报
消费者一旦遇上食品安全问题应该如何维权呢?“消费者可以直接拨打12345综合服务热线,也可以拨打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中心12331举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要维权需要出具物品是在哪里买的证据,所以消费者要将小票或者收据保留好。同时,消费者所要投诉的物品也需要保存下来。另外,如果消费者的身体因为劣质食品受到伤害,并到医院做了相关治疗,也要将就医证明保存下来。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正值秋季开学,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部门正在对学校内外的食品卫生环境进行检查。校园外的检查工作主要是检查小卖部和食品店的环境卫生以及食品的安全质量等,一旦发现不合格食品会立即要求店家将货物下架,严重者还会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