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读者李女士致电本报962555,反映在平型关路、民晏路西南路口,垃圾箱房内明明有垃圾桶,而有人却偏要将
每天上午7时,环卫工人打扫以前,这里都可以看到番茄酱般的餐厨垃圾形成的泔水潭,有二三个平方米,蜿蜒近20米,有时都要流到平型关路、民晏路拐弯处,散发出一股股酸臭味。
据崇文苑1、2号的居民介绍,这些餐厨垃圾及泔水都是半夜里偷偷倾倒的,应该是附近繁阳美食城、小吃店、夜排档等所为。偷倒者可能还嫌垃圾厢房跟前太油腻,怕弄脏了自己的鞋。就把自己店里的残渣剩汤顺手倒在箱房前的马路中央。这些餐厨垃圾经来往车辆一碾压,污染便扩散开了,涉及大半条民晏路。据打扫这里的大宁环卫所保洁工人介绍,垃圾箱房内明明有垃圾桶,偏要将餐厨垃圾和泔水直接偷倒马路中央上,而他们每天早晨要专门调用一辆高压清洗车,冲洗这些油腻污水,两个工人就要工作一个多小时。
居民认为光疏导脏水,不处罚偷倒者而抑制源头,治标不治本,而且大量油腻的食物残渣,不经处理直接流入下水道,对今后的防洪排涝也留下隐患。他们希望城管、市容有关部门能依照2013年3月起施行的《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加强对餐厨垃圾处置的监督检查,以杜绝污染源头;并建立长效的守望机制,利用已有的网格监控设备,或到居民家设伏。
本报记者 王勤俭 徐 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