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0元一公斤的大虾 体内掉出胶状物
7月12日,温州瑞安市的郑小姐想和家人一饱口福,在南门农贸市场里买了几只个头巨大的冰冻虾。
“以前只在酒店里吃过这种大虾,没想到南门农贸市场也有卖。”郑小姐说,她见这些虾卖相好,问了一下价格。摊贩告诉她,200元一公斤。
价格虽不便宜,但郑小姐还是挑了3只,重七八两。
付过钱,摊贩切开虾的背部,处理完虾的黑线,把虾交给郑小姐。
谁知回家后,郑小姐的家人在清洗大虾时,发现了异样,“我妈剥开虾壳后,看到很多透明状的胶体,随后虾头又掉出一些胶状的东西。”
“我以前在网上看到过这种东西,没想到这次自己遇上了。”郑小姐说,他们担心胶状物有毒,*终没吃。
郑小姐非常气愤,在微博上发帖。中国经济网生活频道注意到,微博发出来后,阅读量超过10万,引起一片关注。网友都在关心,虾真的被注胶了吗?如果是,以后怎么辨别注胶虾?
疑点一:虾中的不明胶状物究竟为何物?
今日早报报道称,据接触过这批问题虾的人说,从大虾中取出一块胶状物,发现看起来是透明的,但一捏就散。晾干后,用打火机很容易点燃,胶状物燃烧过的边缘发硬,就像被烧过的尼龙一样。
当地农贸市场一从事水产生意的店老板说,“注胶虾”很多地方都有,特别是一些冰冻的大虾,因为在解冻后虾会显得干瘪,分量也会减轻,有些人会在虾头、虾身上注射“明胶”,既能增加重量,还可以让冰冻虾卖相好。也有人担心,不法商贩注射的是平常装潢用的黏合剂“玻璃胶”。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李钟玉博士说,明胶是胜肽与胶原蛋白质部分水解的混合物,是有机物。而玻璃胶含有硅酸钠成分,属于无机物。有个简单的辨别方法就是用火烧,明胶易燃烧,而玻璃胶在高温下比较稳定,很难燃烧。此次“注胶虾”中的胶状物晾干后很容易燃烧,碳化后一捏就成粉末状。李钟玉推测这种胶状物可能是明胶之类的物质,“但具体属于什么物质需要专业机构检测确定”。
瑞安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媒体表示,已将胶状物质送检测机构进行DNA检测,“*多20天就会有结果”。
疑问二:“注胶虾”货源从何而来?
7月14日上午,苍南市场监管部门约谈了售卖疑似“注胶虾”的摊主。据其介绍,这些大虾是从苍南批发来的,每公斤价格180元,他采购了约5公斤大虾,都已经卖光了。
7月14日夜晚,苍南市场监督管理局稽查大队与苍南市监灵溪分局一道,对浙福边贸水产城展开统一检查、抽检,并约谈了“注胶虾”批发商。该批发商说,这批“注胶虾”是从广东湛江购入,托运到苍南贩卖的,他不承认自己对虾注胶。
此事发生后,北京、石家庄等地都有监管部门称,当地市场未发现“注胶虾”。《厦门日报》在2014年曾报道有市民购买到“注胶虾”的新闻,该市一名批发商也坦承“注胶虾”在厦门存在的现实,并称,“之前在天津、上海等大城市,这种现象很严重,不过由于厦门靠海,鲜虾供应充足,所以这样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
疑问三:生产销售“注胶虾”如何惩罚追责?
“注胶不属于食品加工,是欺骗消费者。”温州市场监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任何往虾里添加虾本身以外物质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如确认胶体是人为注入的有毒物品,当事摊贩张某或将被移送公安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浙江嘉瑞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对温州都市报表示,依据《
此事中若销售的虾中添加的物品导致虾不符合卫生标准,且该行为已经产生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若生产者、销售者在虾中掺入的是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若生产者、销售者掺入的物品为可食用物品,但其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这些行为都触犯《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律师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支招:4招分辨注胶虾
在网上输入“注胶虾”,可以搜到很多新闻,天津、厦门等地都曾发现过。对于“注胶虾”,业内人士提供了辨别方法:
1.可以看虾头跟虾身,特别鼓的尽量不要买,因为虾头被注胶后肯定要胀起来。
2.如果虾头一掀就掉,头部冻成一个团,不是常见的虾脑样子,很有可能就是注胶虾。
3.可撬开虾的硬壳看里面是否有胶状物。
4.煮后浮起白色块状物。不过,*根本的办法还是买活虾。
怎么正确选虾?
中国经济网生活频道提醒,挑选鲜虾或者冰鲜虾应该一看、二察、三观、四闻:
1.看外形。新鲜的虾头尾与身体紧密相连,虾身有一定的弯曲度。
2.察色泽。新鲜虾皮壳发亮,河虾呈青绿色,海虾呈青白色(雌虾或蛋黄色(雄虾。不新鲜的虾,皮壳发暗,虾略成红色或灰紫色。
3.观肉质新鲜的虾肉质坚实细嫩,有弹性。
4.闻气味。新鲜虾气味正常,无异味。
此外,冰虾仁比鲜虾更容易保存,冻虾仁应挑选表面略带青灰色,手感饱满并富有弹性的;那些看上去个大、色红的*好别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