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在海水生存环境下,
昨日,在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举办
副溶血性弧菌“劣迹”多
在当天活动现场宣传栏里,“副溶血性弧菌”微生物菌的“劣迹”较为抢眼。一组数据调查显示,近年来,该细菌已跃居我国食源性疾病微生物性致病因子的榜首之位。
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陈兴乐主任医师表示,通常很多细菌在海水环境下不易繁殖,但是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耐盐度高,且生命力顽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主要污染的是海产品,包括多种海洋鱼类、虾、蟹、贝类等。在实验室里检测发现,海产品检出阳性率为20%。
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较为常见,发病高峰期是夏秋季,主要集中7月至9月,主要病因食品是未经烧熟煮透的海产品或其他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即食食品。该细菌平均的潜伏期为15小时,*短1小时,*长4天,但高温能将该细菌杀死。典型感染疾病是急性肠胃炎,表现为呕吐、头痛、腹泻和低热等症状,剧烈腹痛、肠绞痛为主要特点,腹泻多呈水样便,病程为2至3天。尽管这种菌感染引起的肠胃炎通常可通过治疗治愈,但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能因抢救不及时而导致死亡。据介绍,平均每年有两起案例报告进入卫生系统,实际上这样食源性疾病是较为常见,市民只是当成一般腹泻处理,没有意识到病原起因。
毒蘑菇煮透也不能“解毒”
广西地处亚热带,高温、多雨、潮湿,易于生长蘑菇,褐鳞小伞、肉褐鳞小伞、白毒伞、鳞柄白I毒伞、残托斑毒伞、毒粉褶蕈、秋生盔孢伞、包脚黑褶伞、鹿花菌等常见的毒蘑菇可致人死亡。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日光性皮炎型五种临床类型,其中脏器损害型*为严重,死亡率*高。
目前,全区进入蘑菇快速繁殖季节,已出现采食毒蘑菇中毒死亡事件。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在菜市场或者是街边看到有自称是山里采摘的野生蘑菇,请多留个心眼。陈兴乐介绍,村民也是凭经验去摘山里的蘑菇,毒蘑菇与食用蘑菇外观*相似,真假难辨,仅凭肉眼难以鉴别,容易误食而造成重大食物中毒,中毒症状严重,死亡率*高。
因此,市民在外出露营,或者是淘“土货”时,不要轻易采摘山里野生蘑菇,慎食野蘑菇,勿采摘食用不认识的野蘑菇。
此外,只要是毒蘑菇,不存在是否煮透了就“解毒”的说法,食用蘑菇出现中毒症状,需立即停止食用并迅速吐出口中蘑菇,然后大量饮水,通过刺激喉咙尽量将胃里的蘑菇吐出,再迅速到医院救治,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吃蔬菜瓜果前要“
夏季气候反复无常是农作物病虫害高发的原因之一,农民使用农药杀虫的机会比较频繁。陈兴乐介绍,尽管现在对使用农药有着严格控制和标准,市场上只允许售卖低毒型农药在田间喷散,但化学性中毒事件仍时有发生。
通常,化学性中毒事件是由于农药残留于瓜果蔬菜,导致一些群体性事件,如饭堂里出现学生集体腹泻、头晕眼花、四肢无力等症状,严重还会给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因此,专家提醒,市民在购买水果蔬菜后,先用冷水浸泡蔬菜瓜果半个小时,通过换水浸泡的方式除去残留于蔬菜瓜果表面的化学物质,达到一定“消毒”作用。同时,专家也提醒市民注意的是,平时,家庭里提前制作熟食或保留吃剩的食品,如果存放4小时以上时,必须牢记把这些食品放在60℃以上或10℃以下的地方。
[小窍门]生熟“分开”
1.生鲜肉类、禽类和海产类食物要与其他食物分开放。
2.避免生食与熟食接触。
彻底“做熟”
1.彻底烹调食品。食物,尤其是肉、禽、蛋类和海产品要完全煮熟,炖汤、炖菜要煮沸,食品的所有部分都必须至少达70°C。
2.彻底再加热熟食。隔夜饭菜再次加热一定要热透。
3.炸、烤和烘制食物时不要过度烹调,以免产生有害物质。(记者 彭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