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
■教育专家:家长补偿、攀比心理导致儿童消费品价格普遍偏高
随着六一儿童节的临近,市场上打着“儿童专用”招牌的食品备受年轻妈妈的青睐。然而,一些细心的家长发现,所谓“儿童食品”在成分上和成人食品根本没有太大差异。很多年轻家长吐槽:儿童食品都是骗人的,根本就是噱头。这些标有“儿童专用”食品的营养价值到底有什么不同呢?真的就是商家设置的噱头吗?
□文/图 本报记者 田思雨
调查
酱油加“儿童”两字价格就猛增
昨日上午,记者在超市找到了几个品牌的儿童酱油,外部包装大多颜色比较鲜亮,酱油瓶也是小巧可爱,造型十分吸引人。一家知名品牌的儿童酱油瓶身上标注着“少盐淡口”,200ml卖到了4.9元,而同一品牌的普通酱油500ml只卖5.9元,前者的单价是后者的两倍还多。记者注意到,这款儿童酱油中钠含量是544mg/8ml,而普通酱油中钠含量是1250mg/15ml,两者相差并不大。两种酱油瓶上标注的配料均为水、非转基因黄豆、小麦粉、食用盐、白砂糖、谷氨酸钠等,儿童酱油只比普通酱油多了三氯蔗糖。而据记者了解,三氯蔗糖是甜味剂,只是为了迎合孩子爱吃甜的口味。
记者又在东胜广场一家母婴用品店找到了一种标有“宝宝酱油”的产品,这款产品200ml售价28元。售货员告诉记者,这款酱油是低盐淡口的,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含有蛋白质、脂肪等,非常适合宝宝吃。一位正在选购儿童酱油的年轻奶爸说:“我尝过这种宝宝酱油,就是没啥味儿,甜口的,别的还真没尝出来,也不知道跟普通的酱油有什么区别。”
儿童面条比普通面条贵了2倍多
“这儿童面条也有点太贵了,比普通的面条价格高2倍还多,也不清楚到底有没有更多的营养价值。”市民李女士正在永辉超市东胜广场店选购儿童食品。像李女士这样抱着怀疑的心态选购儿童面条的顾客还真不少。记者在面条专区看到了很多儿童面条品牌,这些儿童面条包装很精致,看着鲜艳夺目,有的甚至被装在精致的盒子里,上面标有“菠菜面”、“儿童加钙面”、“鸡蛋味儿童面”、“胡萝卜味儿童面”等字样。记者注意到,儿童面条比普通的面条短且细,看着更加细腻、白皙。李女士告诉记者,儿童面条煮起来时间比较短,吃起来味道比较淡,但是几乎没有尝出过里面有菠菜、胡萝卜、鸡蛋的味道。
记者对比了同一品牌的普通面条和儿童面条。其中普通面条1kg售价9.9元,儿童面条200g售价4.5元,是普通面条价格的2倍还多。为何价格差异这么大呢?超市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儿童面条添加了许多对孩子发育有帮助的微量元素,所以价格要高一些。
记者查看了两种面条的配料表,发现上面都有优质小麦粉、食用盐和水,并没有太大区别。再看营养成分表,都含有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从含量上看几乎是一样的。其中普通面条每100g含钠420mg,而儿童面条每100g含钠为410mg,而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也就是说,儿童面条和普通面条中盐的含量几乎是没有分别。而记者注意到儿童面条比普通面条多的只是每100mg中含有230mg的钙。
儿童食品
大多卖的是概念
儿童食品吃了就一定对孩子好吗?所有儿童食品都适合自己的孩子吗?真的像宣传的那样高营养吗?为此,记者咨询了相关专家。
河北经贸大学教师李静告诉记者,从医学角度来说,推荐每天的钠摄入量不超过2.4克,对应6克食盐,而我国人均每天的食盐摄入量高达10克。虽然儿童酱油上都打出标语,声称“低盐淡口”,但是很多儿童酱油的钠含量并不比一般的酱油低,即使是“低钠酱油”,钠含量是普通酱油的一半,但是其含量还是很可观的。至于“淡口”,如果味道变淡了,要达到同样的调味效果就需要多用,*后摄入的盐量还是很多。
记者在网上查阅到美国普渡大学博士、食品安全专家、知名网友“云无心”的博客。云无心在博客中写道,儿童酱油不仅是商家炒作的噱头,而且对孩子的健康有害无益。酱油只是一种调味品,作为调味品的酱油就需要大量的盐。当然,酱油中也含有一定的蛋白质、多肽或者氨基酸,但含量也就百分之几。所以,不管儿童酱油怎么精心研制,所谓的补充营养都是微不足道的。
李老师还告诉记者,儿童食品大多卖概念,两岁以上儿童基本没有食品标准。目前儿童酱油并没有国家标准,所有酿造酱油执行的是GB18186标准。并不建议儿童摄取酱油,酱油不同于一次性食用的食品,它开封无法立即全部使用,还会有较长的一段储藏时间,假如没有防腐剂,那么就必须要高盐保存。至于儿童面条,只是单纯迎合了孩子对于口味的喜好,可能有些孩子偏爱胡萝卜口味的,或者偏爱蔬菜味的,但其中的营养成分跟成人的几乎是一样的。购买高价儿童食品的人群一般是中高收入阶层,这些人对食品安全质量要求比较高,愿意花大价钱给孩子买*好的,但是在消费过程中切勿盲目,要选对的而不是选贵的。
随后,记者又咨询了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儿童食品主要是商业噱头,钠多说明盐多,不管是小孩还是成人,盐的摄入量过多都不好,补钙也不能盲目,要看个体差异,儿童食品的价格是普通食品的2倍多,相比而言,性价比不高,建议家长理性消费。
**营养师刘金娣认为,儿童食品其实就是一种加工工艺的改进,补充缮食纤维可以通过吃蔬菜,这种新鲜食物比加工后的食品营养含量更高,希望家长们不要过分迷信儿童食品,如果小孩实在嫌蔬菜口感不好不愿吃,吃这个儿童食品也可以当作补充办法。儿童食品大多卖得只是一个噱头,瞄准了消费者的心理,部分儿童食品只是加入了一些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摄入过多,反而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比如微量元素摄入过多,可能造成孩子指甲、头发脱落,引起病变,并加重排泄和吸收功能的负担。
部分家长盲目消费
缘于补偿、攀比心理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不光是儿童食品,就连牙刷、油漆、家具等,只要加上“儿童”两个字,价格就会翻好几倍,对于这些高价儿童产品,多数家长也认为有些离谱,但是记者从网上查阅发现,目前一项针对城市儿童的消费调查显示,近八成工薪家庭中,孩子的月平均消费已经超过了一个成人的消费。“自己省着点,给孩子多花点。”这样的消费意识普遍存在于广大家长心中,而商家便投其所好,以此作为盈利依据,这就造成了儿童消费品价格普遍偏高。由此可见,家长的盲目消费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推高了儿童商品的价格。
一级心理咨询师马春娇认为,家长的补偿心理也是造成儿童高消费态势的主因。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带孩子出去游玩,使得不少家长心理上有一种负疚感,于是家长就想着通过“高消费”来补偿对儿女的欠缺。再加上许多高端商品是这些家长在儿童时期没有机会接触到的,“让孩子过得比自己好”的想法促使家长砸重金让孩子享受越来越高端的消费。还有就是家长不当的思维定势,有些家长认为贵的就是好的,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使得价格高的商品更容易得到好评。
另外,伴随社会发展而大行其道的攀比风也不容忽视,家长普遍担心自己孩子在其他小伙伴面前因为物质条件不好而受委屈。现在“四二一”的家庭模式更加助长了儿童高消费的风气。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马老师认为,关爱孩子是父母的本性,但是过犹不及,儿童消费应该适可而止,“爱子心切”的家长为商家提供了营造攀比氛围的温润土壤,并逐渐养成孩子虚荣铺张的消费习惯。一定时间内,孩子消费观念的培养,家长起着关键作用,家长应该视经济状况量力而为,在保证孩子正常成长的生活需求前提下,应该减少对孩子追求商品品牌、档次的引导,不要让孩子从小就有一种在物质上的攀比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