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据了解,该研究所先后构建完善食用菌技术支撑研发平台4个,改造建设食用菌资源库、优良菌种选育、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检验检测服务等实验室400多平方米,配套购置仪器19件(台。并建立4个首席科学家牵头的技术服务团队,设立5个专家工作站和技术服务组,选派5组10个科技特派员,开展包括人工栽培食用菌、食用菌精深加工、羊肚菌原生境扩繁促产、野生食用菌保护利用、人工食用菌高产优质栽培5个方面的技术指导、培训及技术服务。
同时,该研究所还建设了培育食用菌良种繁育及新品种(菌种栽培、食用菌标准化栽培、食用菌精深加工等3个示范基地,在昆明双龙、马龙等地改造大棚33000多平方米;在马龙、永胜、马龙、保山施甸等地建立香菇、平菇、木耳、金针菇、双孢菇等栽培示范基地15个,示范面积60多万平方米,生产优质菇2200多吨;在野生食用菌主产区,建立松茸、羊肚菌、牛肝菌、大红菇等野生食用菌保护培育及扩繁基地13个,面积超过8400亩。
此外,该研究所还筛选了食用菌良种19个:黑木耳良种3个、香菇良种7个、茶树菇良种6个、平菇良种1个、金针菇良种1个、金耳优良菌种1个;建立了食用菌良种繁育生产线1条,年产300万瓶/袋以上,完成优良菌种制种200万瓶/袋,示范良种配套栽培20万平方米。同时,还开展了食用菌精深加工研发示范,研发产品42个,共计生产5050多吨。研究所还制(修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5项,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6个,企业标准3项,通过标准的实施服务菇农20000多人次。
在此基础上,研究所还在多个地州市,开展了“自上而下+层层辐射”的食用菌产品单元培训模式,选派技术实施指导员,采取走村入户、科技下乡等方式,开展了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制作了标准化栽培技术及菌种生产、病虫害防治、野生食用菌保护技术、毒菌识别、绿色食品等宣传培训资料23000多份,培训菇农、企业人员共计14912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6319份。
在该研究所的推动下,当地高原特色食用菌产业共有由食用菌菌种生产销售、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培育及扩繁促产、人工栽培食用菌和精深加工五部分构成,产生经济效益总产值约139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