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11日讯 一过完春节长假,一些上班族的办公桌上又悄然多了些瓶瓶罐罐,“天然
保健品市场新变化
1.消费人群年轻化,产品定位中青年
来自国内研究机构的调查显示,2012年以前保健品的消费对象主要为老年人,2012年以后21-35岁的中青年购买者已经占总数的77%。在无锡,“生病住院不如预防保健”也成为不少市民的生活理念,保健食品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有保健品专营店销售告诉记者,近年来上班族光顾的很多,“蛋白质粉、蜂胶、各种维生素及阿胶类保健品,在中青年消费者中都很受欢迎。”
对此,业内人士评述认为,社会压力的增加,“亚健康”人群的平均年龄越来越小,甚至包括二十几岁的大学生,因此不少保健品企业推出了降压、降糖、降血脂的预防性、非治疗性保健产品,甚至同一品牌的产品已囊括了各个年龄段的消费人群。
2.进口保健品风光,价格挡不住需求
在这方面,进口保健品无疑风头更劲。****美国原装进口番茄精华软胶囊,葡萄籽提取物软胶囊,红酒精华复合软胶囊,新生命巴西蘑菇复合片,酒前酒后营养胶囊……锡城部分商场、超市,已出现大量包装洋气、名字专业且全部用英文字母标注的进口保健品。
以海岸城某超市为例,一大排进口保健品摆在显眼位置,超市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进口健康营养品的销售额已占到全国保健品总额的70%左右。这些进口保健品都有专门的客户群,DHA脑黄金是给孕妇和新生小孩的,酒前酒后营养胶囊是给商务人士专门设计的……进口保健品锁定的是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健康需求的市民。”记者随手找了几个看看价格:产地在美国的水解胶原蛋白599元(473毫升装,产自新西兰的鱼油售价465元(1000毫克。
而在恒隆广场,某专卖店的进口保健品销售也很火热。
3.微店买卖维权难,虚假问题仍突出
保健品市场的购销两旺同时,也出现了相关消费投诉增多的现象。从市消协和工商监管部门得到的反馈来看,进口保健品的销售途径已“全面开花”,尤其是微信出现后,不少人开了微店,在微信朋友圈里积*向朋友推荐产品,甚至以此发展下线,“微店没有第三方平台,一旦出现纠纷,消费者会陷入维权尴尬。而且,这属于私下交易,工商部门难以介入其中的退换货。”
“以往的保健品投诉往往是老年人被拉去听讲座,然后被敲诈了一笔钱,但是近些年的投诉往往集中在产品的虚假宣传,效果和价格不相符上面。”无锡市工商局“12315”消费维权热线的工作人员说。
有市民就坦承,实在分不清哪些是真正的进口保健品,这里面的“花头劲”会让他们担忧。市民邵女士就说,“只知道有太太静心口服液,结果销售员又是推销大豆卵磷脂,又是大豆异黄酮,看不懂。”
典型案例看过来
1.维生素贵在天然?纯属炒作!
“精选针叶樱桃提取、天然深海鱼油提取……”,这些天然维生素产品的广告词颇让人心动,而其价格比普通的维生素也贵出几十甚至上百倍。
“其实天然维生素与普通维生素的化学结构完全一样。二者只不过是提取方式不同,导致生产成本不同。”市人民医院营养科周群燕医生说,天然维生素未必就比合成维生素吸收要好,不同种类的维生素,合成的与天然的吸收率会有不同。例如,对来自于食物中的天然维生素B12,人体的吸收率约为50%,而人工合成的吸收率可达到80%以上。
2.“纯天然”降血糖?实际是害人不浅!
去年,听信店家宣传的李老伯和另外一个朋友合伙买了7盒可以治疗糖尿病的“纯天然”降血糖保健品——“金杞胶囊”和“玉黄丸”,共花了2000多元。回家后,李老伯的家人产生了怀疑并做了举报。经过食药部门检测,“金杞胶囊”、“玉黄丸”两种保健品内含国家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物质格列苯脲、盐酸苯乙双胍等降糖类药物成分。据了解,格列苯脲、盐酸苯乙双胍是药品中的成分,病人需定时定量服用含有这些降血糖成分的药品,而食品中掺入这些药物成分,糖尿病人无法掌握剂量,危害性很大。
3.助眠又安神?副作用不比“安定”少
市面上不少宣称能改善睡眠、润肠通便功效的保健品,深受消费者青睐,然而有些助眠成分是褪黑素,对于绝大多数失眠患者来说,褪黑素不仅无法改善睡眠,而且长期大剂量服用,还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
业内人士称,近年来褪黑素的生产和使用管理十分混乱。目前在市场上能找到的褪黑素原料几乎都是化工厂生产的,没有食品卫生许可证,没有药品生产许可证,没有原料药的批文;其次,作为一种激素,应该是有剂量限制的,但是褪黑素现在还没有安全量标准,因此不少厂家滥用、随意添加,市民服用后产生依赖性。专家指出,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仅有少数患者是由于缺乏褪黑素导致睡眠状况不佳,消费者盲目服用并无效果。
保健品怎么吃、怎么买?
1. 膳食结构合理就不要吃保健食品
对于保健品怎么“吃”的问题,市人民医院营养科的周群燕医生表示:“鱼、肉、蛋、奶、蔬菜、水果中所含的营养,已经足够补充身体所需元素,如果膳食结构合理,则没有必要再食用保健食品。”
在周群燕看来,不少市民因为膳食结构不合理,从临床上看,钙、铁、锌、维生素都比较缺乏,所以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保健品,但不应过分或过早服用保健品,超量摄取保健品可能会产生依赖,导致营养缺失。
2. 购买进口保健品牢记验看条形码
标有外文介绍只是进口保健品的特征之一,不少市民表示不知道如何辨别真假,对此记者采访了工商部门以及大型超市的进口食品采购负责人。
惠山工商局工作人员介绍,不论在哪里购买进口食品,顾客都有权要求商家出示由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颁发的《卫生证书》。此外,还要看包装上的中文标签。一种是在出口国厂家就已经贴好,一种是入关后由国内总经销商贴好。如果买到所谓的“进口食品”,但是其《卫生证书》 和中文标签都没有,则是未经检验检疫合格的外来食品,那么其在原材料使用、加工过程、储存、运输等方面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区别原装进口食品和国内分装进口食品,还可根据条形码来辨别。国内生产的食品,包括国内分装进口食品,条形码均为“69”开头;而原装进口食品,则为其他数字开头,如美国进口食品,条形码为“00”开头,日本进口食品为“49”开头,韩国进口食品为“88”开头。
(蔡佳 邓思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