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身上油腻不堪,露天
本报10月20日讯(见习记者 杜雅楠 20日,市民李先生拨打本报热线称,滨城区市西办事处东碾李村的一处旧院子里,一家
20日,记者来到位于市西街道东碾李村一个破旧的小院里,院子大门锈迹斑斑,门口杂草丛生。走进院子,一股刺鼻的酸臭味扑面而来,院子里苍蝇横飞。院子东侧用塑料布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生产车间,车间东北角上的土灶台被厚厚的油污糊住,摆在上面的一口大锅里装满了土黄色的液体。灶台旁并列摆放了几个木棍支撑的案板,乳白色的豆腐皮摞在上面,黄色的卤水透过案板不停滴在下面的盆子里。案板旁叠放着几个木制的盒子,里面装着正在压制成形的豆腐皮。院子西侧的棚子里堆放着成袋的原料和油腻的卤水桶,沿西墙堆放的煤块凌乱得散在地上。
见到记者,正在忙着给豆腐皮加热的两个工人立刻脱下身上脏兮兮的围裙走出车间。两人的衣服上、塑胶手套和雨靴上全都沾着厚厚的油污。院子中间搭着三个木制的架子,每个架子上晾着20到30张不等的红褐色豆腐皮,密密麻麻的苍蝇停在上面挥之不去。“这些苍蝇没关系,晾的这些不是成品,只是刚上完色,我们还要再加热呢!”一名年纪稍大的工人介绍。
另一位杨姓工人告诉记者,这家作坊主要进行豆腐皮加工,把批发的成品豆腐皮通过熬煮、着色、晾晒等4、5道工序制成市面上常见的有色豆腐皮,平均每天可生产200斤左右,成品主要供应于
记者了解到,豆腐皮进货的成本在每斤1到2元钱左右,经过加工上色后则以每斤3元钱的价格售出。该豆腐皮作坊加工过程完全依靠手工完成。由于记者联系不到作坊老板,遂询问工人有没有办理健康证、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时,她们称没有相关证件,也未办理过证件。
许多市民反映,现在的豆腐皮、豆腐干等豆制品成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肴,而豆制品加工生产条件差,食品卫生和安全健康令人担忧,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保障市民饮食健康。
相关链接
豆腐皮生产过程应选择封闭场所
有色豆腐皮加工生产过程应选择封闭场所而非露天加工。有色豆皮着色应使用红糖、酱油等原料,而大多数加工豆腐皮的“
卫生部明确提出,豆制品生产单位应符合以下基本卫生要求:豆制品生产加工场所环境整洁,附近不得有昆虫孳生的潜在场所,远离垃圾场、厕所和畜禽养殖场所等污染源;生产加工场所应封闭,配备相应的冷藏、通风、照明、上下水、容器清洗消毒、洗手等设施设备,有完善的防蝇、防尘、防鼠卫生设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从业人员应取得健康体检证明后方可上岗操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