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城市环境特别是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尽管一些地方出台措施对露天烧进行整治,但收效甚微。露天烧烤,"烤"验的是城市文明,如何有效治理,才能还城市一个干净的"脸面"?
整治露天烧,各地有妙招
--哈尔滨:史上*严规定
今年,哈尔滨市城管部门出台*新的街路餐饮管理规定,大排档不允许室外烧烤、明火作业和店外加工食品,对出现烟尘噪音扰民的一律取缔,堪称哈尔滨"史上*严规定".
--湖北武汉:举牌、围观、演小品
近些年,武汉城管可谓费尽心思,从城管举牌"卖萌"执法,到围观静默执法,再到敲锣打鼓小品执法……一位区城管委负责人说:"能想的基本上都想到了。"
武汉江岸区城管队员对占道摊贩不开罚单、不暂扣,而是举起7块由网络体语言写成的宣传牌,在占道摊贩眼前来回走动。
武汉市武昌粮道街城管中队十多名城管列队围在店面门口,肃立围观盯走占道经营商贩,让商贩自觉收摊。
武汉市东西湖区城管局为取缔炭火烧烤,让城管队员手执铁锣、腰系响鼓,到炭火烧烤集中的地方演小品。"羊肉串、猪肉串,浓烟围绕房子转,眼睛睁不开,泪水直打转,这叫我们怎能把身安!"
--四川成都:分类管控、适度放开
对于"美食圣地"成都而言,吃露天烧的消夏生活,早已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习惯。去年9月以来,成都市在高新区试点有条件地放开流动摊贩管理,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划分为严禁、严控、规范三类区域,在僻街小巷允许有条件地设置建筑工地民工服务区、临时饮食摊区和露天烧烤。
成都市城管局综合执法处处长温旭东表示,成都市对流动摊贩实施"分类管控、适度放开"的试点,一方面是满足摊贩和居民的现实需求;一方面是升级城市管理办法,缓解过去"只堵不疏"的管理方式下,城管与游商之间矛盾突出的状况。
尴尬:市场需求大而执法力量弱
尽管各地对大排档的管理更为趋严和规范,但当夜幕降临后,一些贩卖烧烤类食品的摊位又一如既往地冒了出来,一阵阵黑烟和浓郁的烧烤味吸引着不少消费者。
"要的就是自然风和烤肉串,不在外面吃那还能叫烧烤吗?"哈尔滨宣庆小区居民刘优说,从小就这样惯了,一时间还真改不过来。
成都市高新区城管环保局执法大队长秦曦表示,对于这些摊贩,一线执法中面临很多困难。"由于工具成本很低,没收了第二天他们还能接着摆摊,天天跟你'躲猫猫'.处罚金高了他们交不起,处罚低了又不管用。"
针对烧烤摊贩的管理,广州市城管执法局的执法依据是2006年通过的《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该条例对非法流动摊贩的处罚金额仅为50元到200元。这样的处罚力度,显然没有威慑力。
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执法科长窦勇告诉记者,对烧烤摊贩的管理涉及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环保局等多个部门,然而在具体的行政执法中,环保部门经常声称,只要城管取缔小摊贩即可,"可以说,针对流动摊贩的管理,环保部门是在做减法,我们就是不断做加法。"
是堵是疏?专家支招
一方面,是市场有需求;另一方面,这样的需求也造成了一定困扰。那么,如何在两者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四川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胡光伟表示,既然市民有需求,光靠"堵"是禁绝不了的。堵不如疏,将符合条件的摊位下沉、分散到各街道办才更符合市民们的消费习惯。他同时提倡烧烤无烟化,传统碳烤的油烟确实对百姓生活、城市空气带来很不好的影响。
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赵瑞政认为,规范才是*好的办法。可以继续实行设置一定的烧烤区规范运行,由城管、环保、工商、卫生等多部门共同管理,加以引导。在给"出口"的同时,还要加大对餐饮安全和环境卫生的监察和处罚力度,疏堵结合,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