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记者 康英
消费者从"被推荐"到"主动寻找"
在长安公园附近一家进口食品专卖店里,记者看到店铺内摆满了来自台湾、香港、韩国、泰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饮料。一位打扮时尚的年轻女士正在货架前挑选零食。
谈起为何喜欢进口食品,这位女士笑称:"新奇有趣,口味也不一样。"在她看来,部分进口巧克力、饼干的口感要明显好于国内生产的,同时在产品质量上,相对也有保证。
采访中记者发现,近几年来,境外食品慢慢进入中国人们的生活中,从*初的港澳台食品,到如今
据多家进口零食店称,近年来,进口食品销售额增速近50%.用上述专卖店销售员的话说:"原来顾客进店,我们都得详细地介绍,并根据他们的口味推荐不同食品。但现在,好多顾客,一进门就冲着自己要买的东西去了,不问价钱也不问种类,买了就走。"
记者了解到,目前,年龄在50岁以下的人群,是进口的食品消费主力军,此类人群占到进口食品消费的近七成。
行业竞争加剧"洋"食品价格"平民化"
如今除了大型超市的进口食品专卖区,在省会大街小巷,类似上述主营进口食品的店铺,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酷之味进口休闲食品专营店店长王岩冰向记者介绍,近两年国产食品价格节节攀高,进口食品却在不断降价,降幅约20%,与国内同种食品的价格几乎相当。而这种降价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国内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原来我们只需要和超市竞争,只要商品价格低于超市,就能卖出去。可如今,不仅同类进口零食店增多,网上主攻进口食品的网店更是如雨后春笋大量兴起。为了打好价格战,利润只能一缩再缩。"王岩冰说。
进口食品也分"行货"和"水货"
在王岩冰看来,进口食品电商凭借价格低廉、种类繁多,已给实体店带来不小冲击。
在电商强势攻击中,不少实体店还担心,不受监管的电商会通过"假进口食品"狂打价格战,扰乱市场秩序。
据相关人士介绍,正规的进口食品,都有完善的中文标签,且内容与外包装上的外文内容相符,标签上包括了食品名称、配料成分等内容。如果买到所谓的'进口食品'没有中文标签,则是未经检验检疫合格的食品,其在储存、运输等方面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进口食品也分'行货'和'水货',还有不少披着'洋皮'的国货。所以消费者购买时*好选择正规商家,以免买到冒牌货或不合格的商品。"该人士提醒道。
据悉,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进口食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口食品,产地在国外,由国内经销商粘贴中文标识并在国内销售,外包装没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一类是原料由国外厂家生产,国内厂商进行包装和经销,包装上对产品的成分、配料等有较详细的标注,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这类属于国产食品。
还有一类,包装上以外文为主,由国内厂家进行分装,没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这类不好确定,可能是进口食品也有可能是冒牌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