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现在马路上代表着新能源的绿色车牌越来越多了。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状态,从2015年的33.1万辆开始,截止到2021年底,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更是达到了784万辆,增长速度可见一斑。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装车量也在快速增长中。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从2015年的15.7GWh增加至2021年的154.5GWh,增长率高达46.4%。
一般来说,汽车动力电池的平均寿命在5到7年,当电池容量衰减到80%时,就需要进行退役处理。随着时间的推进,我国早期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陆续进入了退役期,加之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高速增长,业界人士预计未来2-3年内动力电池将迎来大规模退役潮,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需求渐显迫切。
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2022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到2025年,我国需要回收和梯次利用的电池总量为125GWh。中信证券预测,2027年全球电池回收市场空间将超1500亿元。虽然电池回收行业刚刚起步,但企业的投资热潮汹涌而至,一场本该数年后才会到来的动力电池回收战提前打响了。
客观来讲,退役后的动力电池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肯定会造成环境污染的危害,因此动力电池回收也成了我们必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和环保问题,同时也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做贡献。
汽车动力电池就好比我们的手机电池,在经过反复的充电放电后,电池容量会有明显的衰减和寿命缩短情况。当动力电池衰减至80%时,汽车的电池就无法满足正常的驾驶里程需要,所以,为了保证充足的行驶里程和行车安全,新能源汽车电池容量在低于80%时就必须更换。
当然,电池的衰减并不意味着电池的潜能已经耗光。恰恰相反,从一线退役下来的新能源动力电池,还有着*大的循环开发再利用的潜能。
动力电池的处置基本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梯次利用,二是拆解重组。举个简单的例子,玩具车上的电池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虽无法再满足玩具车的使用,但却可以给遥控器提供充足的电能,这就是梯次利用。而达不到梯次利用价值的退役电池,就可以通过拆解重组的方式,提取电池中钴、镍等价格昂贵的金属材料,制成碳酸锂等产品,再次用于新电池的生产,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目前,退役动力电池的处理方式,主要还是以拆解重组为主。这个过程包括预处理、二次处理与深度处理三个环节。其中,预处理主要是针对退役电池仍有部分电量,所以要进行深度放电、破碎和物理分选;二次处理主要是使正负*活性材料与基底发生分离;深度处理是处理过程的关键,主要包括浸出和分离提纯两个过程,对有价值的金属材料进行提取。
但目前我国的动力电池品类繁多,电池结构复杂且无特定标准,这就造成了拆解成本高,企业不愿进行拆解重组的困难局面。不过,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成熟,加之多方探索且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的话,这些问题肯定会迎刃而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