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世界肉类组织、中国肉类协会主办的双汇-2012肉类食品产业发展战略大会10月10日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永建尖锐指出,我国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永建表示,我国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取得积*成果,初步扭转食品安全严峻势态。但他同时指出,面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仍困难重重,存在软肋和缺位。
困局
低度化产业组织结构
大大加深监管难度
以食品生产加工为例,张永建指出,全国现有近45万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其中规模以下、10人以上的企业6.9万家,10人以下的小企业小作坊达35.3万家,而规模以上的食品企业不到3.2万家。面对如此企业结构,要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难度很大。
经济社会发展与食品安全管理
构成一定程度目标选择冲突
张永建表示,地方政府背负GDP增长、就业、食品安全等多重目标,政绩考核中承担多个"一票否决制",方方面面不敢掉以轻心。
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
直接触动食品安全根基
张永建举例说,国内环保问题严重、食品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等因素形成一股负面力量,直接影响食品安全的基础,而且其负面影响日趋凸显。
应对复杂性因素和多样性表现
需要动用不同治理对策和治理方式
张永建认为,应对食源性疾病、食品监管制度疏漏以及制假售假等问题,要采取不同的整治策略和措施。
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
构成一定的新挑战
张永建尖锐指出,这方面的新挑战表现在假冒伪劣食品、材料乱添加等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如地沟油、瘦肉精等违法添加物的检测难度愈加增大。
规范食品生产行为
自律效力不强 法律武器不利
张永建表示,食品生产者社会责任和道德约束不够,再加上惩治不利,从而导致食品安全违法风险成本很低。
问题
张永建明确指出,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关键问题集中在八个方面:
一是科学技术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二是受体制等多重约束,监管资源配置和监管效率亟待提高。
三是除"运动式"治理方式外,尚未建立起稳定有效的日常长效监管机制。
四是食品监管中不同体系和要素的冲突、交叉、空白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梳理解决。
五是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问题有待根治,防止危害转移。
六是风险交流严重滞后,信息不对称。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公开性、透明性不够,导致非理性传播泛滥,引发公众过度担忧。
七是缺乏食品安全体系顶层设计,长期、稳定、可预见的政策、法规及相应的监管体系缺位。
八是信用制度与征信体系不完善,尚未发挥在市场机制下的积*作用,无法有效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思路
张永建明确指出,出于现实考虑,我国现行的《
"强法"与"软法"合力
既要建设现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以强调假定、处理、制裁为特征的"强法",也应当制定以强调纲领、方针、政策为特征的"软法".实行"软法"的主要目的,是将其内容贯穿到"强法"和食品安全行政管理中去。张永建强调,制定和完善"软法",已成为现代食品安全法治发展的主要方向。
实体法和程序法并举
张永建提出,既要重视实体法的实行与完善,同时又要重视程序法的制定和推进。
夯实监管体系顶层设计
张永建强调,食品安全监管法制和体制的顶层设计需进一步完善,并要在顶层设计之下完善整体的协调性。
法规要落地 执法要不走样
张永建认为,要坚持法治,创造和维护"奉法者强"的市场环境,依法严厉惩治食品生产经营中的违法犯罪行为。
加大违法成本
张永建指出,加强对惩罚性民事赔款制度的研究和尝试,使之形成对违法行为的约束。
完善举证制度
张永建强调,要从保护消费者角度着力,完善食品安全司法举证制度。
留出法律空间
张永建特别指出,要为探索改革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留出法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