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五款产品出问题,上海质监局责令光明全面大整顿
新快报综合报道 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上月曾抱怨"监管部门对乳制品抽查次数过多,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话音未落,9月8日,光明乳业再次卷入质量风波,上海多个区的光明乳订户发现,收到的牛奶味道怪异,疑为变质。这是该公司三个月内第五次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每次问题出现后,光明乳业都声称将坚决整改,然而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光明的承诺不过是一纸空谈。如果产品质量问题得不到彻底改善,光明乳业将无法重现光明。
昨日,上海质监局已责令光明乳业开展全面质量安全大整顿。上海市新闻发言人杨俊表示,质监局已开具光明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企业按照规范生产,开展车辆、冷链管理大检查,加强员工岗位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同时妥善处理消费者投诉。
1、曾经
承诺已成空谈 今年下半年光明屡曝质量问题
今年6月份,安徽省颍上县部分学生食用光明乳业配送的牛奶后不适甚至呕吐。6月27日,上海质监局表示,6月25日乳品二厂生产的950ml光明"优倍"渗入清洗剂成分。7月20日,广州市工商局抽查的部分光明奶油和50%减脂芝士片菌落总数超标。质量事故发生之后,公司曾经向消费者致歉并称会认真吸取教训,彻底对全国工厂及流通系统等每个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和整改。但是现实远远不能让消费者满意和放心,公司形象和信誉连续受到严重伤害。
在此次"酸败门",光明乳业发布公告称牛奶酸败是因为车辆温度没有达到标准。但是业内专家与行业分析师认为,其解释不可信,问题*有可能产生在冷库。
据东方网报道,上海一位食品研究员认为,光明乳业给出的理由过于简单,应该更具体些,"此外,我并不太相信公司说的移库车辆问题,我认为更有可能是冷库问题".因为即便车辆没有开冷气,新鲜牛奶放置车辆内至少一个小时是不会变质,"本次发生区域包括长宁、浦东等,早晨时间一两个小时完全可以到达".
乳业专家王丁棉也表达了相同观点,"即使配送车辆是恒温,离开冷库一个多小时也不可能发生酸败,不太现实。"王丁棉认为,发生问题根源*有可能是冷库。"外界怀疑问题在于冷库,冷库是不是停电了没有制冷?如果没有制冷,相关系统为何没有自动报警?如果是冷库出现了问题,光明承担的责任就更大了。"王丁棉向记者表示。
目前,光明乳业相关负责人已致歉,并称,公司已**时间派专业人员上门进行处理,根据消费者的意愿进行退货、补货或者退款,目前为止该事件已处理完毕。
对于消费者来说,民以食为天,消费者的身体和生命安全永远都是**位的,要远远优先于企业盈利。光明乳业的产品出了这样大的质量事故,对受害的消费者只有一句冷冰冰的口头道歉,只是退换货或退款,没有赔偿和彻底的整改措施,难以服众。这是在对信任光明的消费者进行第二次伤害,信任很难建立,一旦失去再次恢复就更难了。
2、定位
眼高手低 光明乳业难成高端品牌**者
郭本恒曾表示,无论在酸奶、鲜奶、常温、奶粉以及奶酪上,光明乳业都要成为高端品牌的**者。目前看来,安全质量事故频发将使这一梦想成为泡影。
今年上半年,随着光明乳业高端产品品牌地位的奠定巩固和营销渠道的拓展深化,各个品类的高端产品正接踵步入利润收获期,由此带来的高收益正在释放。2012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共实现收入64.61亿元,同比增长16.49%;净利润9668万元,同比增长31.89%.这一成绩远远好于伊利和蒙牛等其他国内大型乳品企业。自郭本恒履新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寻找可能的海外并购,近年来也成功收购了一些国际知名企业,这也符合公司本身的高端乳品定位。
光明乳业作为食品企业,不应有半点侥幸,产品质量安全始终应该当作重中之重。如果无法解决质量问题,建再多的国际化工厂都无济于事,相反高额的收购费用和财务费用还会拖垮公司。
2012年中报显示,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3.63%,财务费用4519万元,同比增长99.34%.如此高的负债率和快速增长的财务费用已经明显影响到公司的利润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