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北京将按照“三区两环一带”的空间结构对北京
日前,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与农委共同研究制定的《北京市“十二五”农产品加工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规划提出,到201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突破13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基本建成产业聚集、带动有力、效益突出、全国**、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区。
“十二五”末,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北京农加工企业达到6家,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一大批亿元产值企业;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国际竞争力强的出口企业;形成3-5个具有农业总部经济性质的产业基地;加强上市培育工作,推动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融资,确保新增上市企业10家、力争15家,打造北京都市农业上市板块。
此外,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北京将按照“三区两环一带”的空间结构对农产品加工业进行布局,形成“三区统筹发展、两环拓展提升、一带特色添彩”的空间发展格局。
其中的“三区”包括中部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南部乳制品生产基地、蔬菜(食用菌加工区和北部干鲜果品、饮品和新兴特色食品加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产业类型和加工深度上,三区差异明显、各具特色,在产品结构和企业构成上,三区均具有满足市场高端需求的优质加工产品、在北京和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优品牌,形成“精品为主,特色突出”的新格局,有效促进三区优势互补、统筹发展。
“两环”则包括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加工环和菜篮子产品加工保障环。在功能结构上,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加工环以科技创新和成果示范为主,菜篮子产品加工保障环以保障城市农产品供应和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为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水平的提高,两环将呈现空间动态拓展和发展水平提升的趋势。
规划所提“一带”为生态涵养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包括门头沟、延庆、怀柔、密云、平谷等山区县。立足山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山区有机干果、特色杂粮为重点的果品与杂粮加工业;发挥生态涵养区生态优势,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依托,发展以果品、饮料生产为主的精深果蔬加工业。
商报记者 方彬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