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03日讯 春节期间,国家
记者体验:临期食品"生日"不明显
超市内商品众多,也常会有许多临期商品,尤其是乳制品,保质期非常短,多数不超过一个月。因此乳制品销售区是*容易出现临期食品的地方,也*能体现超市是否已经按照要求对临期食品向消费者做醒目提示,记者重点走访了市区各大超市的乳制品销售区。
相信不少消费者都有同感,买乳制品时*先"入手"的往往是"划算"的搭售乳制品。记者发现不少市民来到乳制品销售区前,都先挑选搭售的乳制品,有买一送一的、买三送一的,以及买一大盒赠2至4小盒等。但记者发现这些用于搭售的乳制品多数在几天后即将到保质期,有的甚至于当天就到保质期,而乳制品销售区周围并没有对这些临期乳制品设立醒目的提示,消费者需要自己通过仔细查看包装,才能看到包装上非常不起眼的生产日期标注。例如记者在乐购超市内发现,许多捆绑于其它乳制品上进行搭售的临期乳制品,其中一盒搭售的光明e+益生菌酸牛奶盒子上写着20110118至20120131的字样,而附近则没有任何醒目提示来告知消费者,这些是快要过期甚至于购买当天就过期的乳制品。
在大润发超市内,记者拿起一名消费者挑选的一盒绑着两小盒赠品的伊利红枣酸奶,留意到用来搭售的小盒酸奶上写着生产日期为1月15日,后面还明确到分秒,然而小盒子上找不到任何关于保质期的明显标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盒酸奶的保质期"可能"为28天。
此外,记者发现各超市很少有为临期食品专设的销售区域。乐购超市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乐购"有不定期设立的临期食品专柜,但春节期间销售量大、客流量多,所以一般不会有临期食品专柜。
市民抱怨:"上当受骗"是常有的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被搭售促销打动,从而"上当受骗"买到临期食品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市民小言就是其中之一。"我很爱喝酸奶,前几天看到超市内有捆绑销售的酸奶时,觉得价格很划算,就打算买几盒放冰箱用来做水果沙拉,没想到才过了两天,我妈开始抱怨,说酸奶有几盒都过期了。"小言告诉记者,自己买酸奶的时候也稍微看了一下大盒酸奶的生产日期,发现是购买前**生产的新鲜酸奶,因此就没留意赠送的那两小盒,而两天后过期的正是绑在大盒酸奶上的两小盒酸奶。"购买时只需要付大盒酸奶的钱,小盒的是赠品,虽然算起来我没有金钱上的损失,但是万一不留神把过期的酸奶吃了,损失的就是身体健康了。"小言认为,超市用临期乳制品搭售进行促销应该明确告知消费者生产日期,没有醒目的生产日期提示的话,消费者在购买其搭售乳制品之后,可能会发生误食过期乳制品导致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等情况。
此外,多名老年消费者向记者反映,商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字体小,往往很难马上找到,许多老人不小心买到了临期食品,却没有马上吃掉,*后往往过期了都不知道。在各超市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多次碰到独自前来购物的老奶奶让记者帮忙查看商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市民李奶奶表示,如果超市对一些临期食品进行明显提示,那么自己买东西时就会放心许多。
超市反馈:暂未接到通知
"超市有规定,一般不会出现快出保质期的食品,乳制品是例外。"大润发超市王经理告诉记者,乳制品时间较短,一般剩下几天就要过保质期,那么就会进行捆绑搭售,这也是各个超市的一种惯例。王经理表示,目前还没有对临期食品作醒目提示的通知,如果一旦接到通知,超市也会立即向工商咨询具体事宜,并按要求规定对临期食品进行醒目提示。
据业内人士介绍,食品属性不同,保质期长短也各异,什么时候才算是临期食品,这个标准很难界定。按照行业惯例,保质期在一年以上的,商家一般在过期前的一两个月将其界定为临期食品,如果是半年的则是15天,一个月的则可能是3天,但不同超市做法不同,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记者联系市工商局食品处获悉,目前市工商局已经接到国家工商总局发出的对临期食品作醒目提示的通知,并已经下发到各县区局,由各县区局进行具体操作,目前工作重点是超市自制食品的销售,从本月开始,关于临期食品的管理将会逐步规范起来。
新闻链接:部分常见食品保质期
肉食保质期: 2天-1周。
调味品保质期: 3个月-1年。
煮熟的蔬菜和谷类保质期: 3-7天。
乳品保质期:新鲜乳品冷藏保质期通常是7天,如果暴露在常温下,几小时就会腐败变质。
奶粉类食品保质期:马口铁罐装密封充氮包装为24个月,非充氮包装为12个月,玻璃瓶装为9个月,塑料袋装为6个月。
食用油保质期:通常的保质日期是18个月,这是以包装未开封为前提的。开封后食用油的保质期会相应缩短,*好3个月内食用完。
米面保质期:米面的保质期常温下是6个-12个月不等。如果在北方,只要不放在高温潮湿的地方,储藏条件也正常,可以延长到24个月。但米面一旦发霉,绝不可食用。
(湖州日报 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