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鄄城12月11日讯(记者 董梦婕 通讯员 张翠华 外
"前天晚上在村里代销点买了一袋红糖,今天打开后闻着味不对,请你们看看这袋红糖能喝不?"12月7日上午,鄄城大埝乡苏楼村的苏大姐手拿一袋刚打开的红糖,来到大埝工商所咨询。
这袋显示由河南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红糖,
随后,苏大姐拿着"表里不一"的红糖和工商所工作人员一起来到苏楼村代销点,工作人员当场查获同样外包装的红糖28袋,且没有发现这批红糖的购货记录。
据代销点负责人介绍,这些红糖是一个开着箱货车的食品批发商给送的,"进价是1.8元/袋,当时觉得价格便宜,利润高,就进了30袋,卖到3元/袋,当时没仔细看有没有'QS'和生产日期".
工商所工作人员随即把28袋红糖依法扣留,并当场责令该代销点退赔给苏大姐30元钱。接过赔偿的30元钱,苏大姐很无奈地说:"赔钱不是目的,如果真是吃出了事,赔多少钱都晚了。"
大埝工商所负责人表示,由于农村群众消费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辨假识假的能力比较弱,一些不法商贩就趁虚而入,致使假冒伪劣商品、"三无"食品、过期食品流向了农村,尤其是村庄代销点。他们将立即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的村庄代销点、学校周边小卖部、乡镇街道小超市等进行检查。
目前,大埝工商所正在对该代销点做进一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