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持续高涨、外资进一步扩张以及
有消息称,由于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不信任以及进口奶粉大肆冲击国内市场,近日国产奶粉原料消费市场严重萎缩。受此影响,黑龙江省乳制品生产企业库存原料粉大量积压,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这是继2009年三聚氰胺事件后,黑龙江省遭遇到的*严重奶粉原料积压事件。黑龙江奶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省内75家乳制品企业中,有至少1/3以上企业都遭遇不同程度奶粉积压。其中,完达山、飞鹤等乳业集团都积压了数千吨的原料粉,摇篮乳业市场销量也减少了20%左右,勉强与去年持平。
"双杀手锏"扼杀中国乳企
实际上,造成此次黑龙江奶粉原料大量滞销的原因主要是,下游国产婴幼儿奶粉销售不畅以及食品企业改用进口原料替代。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市场频繁发生各类乳品安全问题,不仅影响乳业自身,同时还波及巧克力、糖果、蛋糕等相关食品行业,日积月累,国产乳业信用尽丧。在此背景下,完达山、飞鹤等下游婴幼儿奶粉销售萎靡,直接导致大量上游原料积压。同时,为确保质量安全,更多食品企业或多或少选择价格昂贵的进口大包粉作为替代,引起进口原料大幅激增。今年1月至6月我国进口乳粉29.65万吨,同比增长32.11%,笔者预计,全年乳粉(含零售包装婴幼儿配方乳粉进口量有望突破60万吨,将占国内乳粉产量50%左右,照这个趋势发展,未来进口乳粉大有平分天下的危险。
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原料粉积压矛盾并不突出,主要是由于此次重新乳品许可证制度让大批中小奶粉企业退市,导致奶粉加工产能下降。但是,如果国内奶粉原料加工产业继续萎缩,这将让外资企业有机可乘,直接将手伸向奶粉原料加工环节,甚至堂而皇之地控制上游奶源。
除销售不畅外,目前奶粉生产成本的急剧上升也成为扼杀国产乳企的杀手锏。受原奶、人工、包装、运输等成本上涨影响,国产原料粉企业成本大幅增加,再生产投入资金周转困难。农业部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10个奶源主产省区生乳平均价格为3.2元/公斤,同比上涨11.9%,同时,人工、包装、运输等费用同比也都有10%至20%不等的上涨。我们判断,受国内通胀总体形势影响,今年4季度,原奶价格仍将以涨为主,短期企业生产成本上涨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产品销售不畅及生产成本大幅上涨影响下,未来一段时间,国产乳企仍将处于水深火热、苦苦煎熬之中。
外资加紧在华扩张
与国内企业比,外资企业却过得有声有色,并加快在华扩张步伐。今年以来,看准时机,外资企业在奶源、产品市场、销售渠道方面全面发力。在奶源方面,恒天然在河北开建第3个5000头大型牧场,年产量将达到2800万升,用于中高档乳品生产所需。液态奶方面,亚洲*大乳制品企业日本明治乳业出资30亿日元生产高档盒装牛奶和酸奶,进军中国高端液态奶市场;在渠道方面,新西兰天然乳品公司借助"海外奶源+本土市场"模式,计划将在中国24个省、市开设3000家专卖店,加上遍布全国的专卖店分销网络,致力构建一个中国消费者触手可及的"新西兰乳品供应基地";婴幼儿奶粉方面,雀巢、惠氏、多美滋、美赞臣等品牌分别于1990年、1995年、2008年在华建立起加工厂,而近期雅培宣布将在浙江嘉兴投资2.3亿美元建立新厂,计划2013年投入运营,成为迄今为止在华*大投资项目,届时5大进口品牌致力于实现本土化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另外,纯进口乳品销售量也大幅增长,上半年纯进口的零售包装婴幼儿奶粉3.42万吨,同比增长2.91%.在北京、上海等地进口商品专卖店里德国、丹麦纯进口常温牛奶销售量同比增长30%至40%.
国产乳企加紧抱团度过严冬
可见,在生产成本持续高涨、外资进一步扩张以及消费者对国产乳业的不信任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中国乳企无疑深陷发展严冬。当前,首要任务是如何让消费者对国产乳品重燃信心,还中国乳业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笔者认为,面对内忧外患,当前国内乳品企业,应摒弃前嫌,齐心协力,联合创建、维护一个良好、健康的发展环境。**,在乳品工业协会主导下,国内乳企积*形成行业联盟,并相互约定:不打带有恶意竞争的价格战;抵制相互争抢奶源,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奶源分配问题;确保自身所生产乳品安全,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通报,对于违反规则,出现重大事故的企业,应剔除出联盟,确保这样的企业不能立足于市场上。其次,企业应加大公益广告的投入,通过广告等形式积*宣传,树立消费者对国产乳品正确的看法;另外,企业应积*配合政府,建立起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和产品全程监控机制。*后,企业加强奶源、加工、销售等多环节相互衔接管理,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实现全产业链的集约化发展,通过加强内控来降低生产成本。
只要每家乳品企业加紧抱团,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度过当前经营环境恶化的寒冬,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