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保平
对于各式各样的政绩考核,一些地方官员可以做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常常天真地想只要把地方"大头"按住,这样就可以省时省力地解决问题,但地方"大头"往往非但按不住,还可能会强力反弹。
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将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已经到了"谈食色变"的地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九龙不治水",监管权限分属卫生、农业、食品药品监管、质监、工商等多个部门。这种模式有利于各部门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是,一旦牵涉到部门职能交叉的事情,就会有好处抢着监管,有问题互相推诿,为食品安全留下隐患。
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地方政府"一把手"政绩考核,推行食品安全整治"一把手"负责制,意在改变过去只追究商家和基层政府职能部门相关人员责任的现状,激发"一把手"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以"一把手"的权力和威信协调各部门的利益诉求和职能交叉问题,加大奖惩力度,整合监管力量,形成"一龙压阵,九龙齐治水"的好局面。
但此举能起多大的作用,仍有待观察,甚至值得细细推敲。食品安全整治"一把手"负责制,虽然可以促使地方"一把手"狠抓食品安全,可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为了逃避问责,地方"一把手"就会拼命掩盖问题,想方设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食品安全弄虚作假可能会扩大化。
此前,没有直接问责到地方政府"一把手"时,"一把手"还扮演一个或半个裁判员,还能够接受食品安全曝光和社会监督。一旦"一把手"也成了考核对象,其可能会利用一切手段、甚至弄虚作假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一个出色的运动员。这样,"一把手"就不欢迎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而是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督的监督,媒体或民众监督的力量或因重重阻挠而大打折扣。
这并非是多余的担忧,对于各式各样的政绩考核,一些地方官员可以做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常常天真地想只要把地方"大头"按住,这样就可以省时省力地解决问题,但地方"大头"往往非但按不住,还可能会强力反弹。
由此可见,凡事要考核问责地方政府"一把手",需要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一把手"在自己的辖区内使用权力和调动资源应是有限制的,根本上说就是要让"一把手"的权力被关进笼子里,不可以随意干扰舆论和公众的正常监督,这样才能保证政绩考核的真实有效性。倘若"一把手"可以"控制"食品安全情况以符合考核要求,那么考核本身就已失真,这样的考核除了给地方官员多架一把"爬升"的梯子,无助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基于此,要想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必须将考核的权力真正交给受食品安全危害*深的民众,让他们来监督商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安全感来给被考核者打分。假如民众对食品安全充满担忧,怨声载道,那么,"一把手"的工作肯定不合格,要被问责;反之,则给予奖励。这样,地方"一把手"才会全力去抓食品安全,让民众满意。
同时,要让媒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揭露和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只要食品安全晒在阳光下,食品就不会"腐烂有毒",就可以安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