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油不进食品 改进饲料了

百检网 2021-11-15

 

    ■责任编辑:姚阔编辑:谷丽红美编:冯晖

  粮油经销站

  改成废油加工厂

  加工的油“身世”到底如何?被加工后流向何处?这样的油是否影响食品安全?本报将会继续关注。

  熬好的油装进铁桶

  记者找到工商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潘工商所,刘鹏羽副所长经过查询确认,在工商所管辖的范围内,并没有这样一家合法的加工点,并且根据线索人提供的材料初步判断,这处加工点很可能是非法经营。

  当记者与工商执法人员再次返回到加工点时,发现加工点内多出了一台运输车辆,加工点内的打工人员正在搬运铁桶。据加工点临时负责人介绍,他们确实是在加工油,迫于打击地沟油的声势,刚刚临时转移到这里。临时负责人自称他们的原料都是棕榈油,只是在这里加热一下,然后就转运到饲料厂。

  加工点提供的一份工商执照显示,这里应为粮油加工销售,并且只能够零售。临时负责人称,他们有销售往来的单据,只是没有随身携带。工商执法人员责令加工点负责人,在第二天把相关单据和其他证明材料送交工商部门审查。

  本报记者 梅天磬

  摄影 常晟罡

  检查:

  自称在做饲料添加剂

  野地内隐藏着一个加工点,上百只油桶,散发着酸臭气味,运货车频繁运出油桶。执法人员检查后发现,本该是经销粮油的单位,却声称加工饲料添加剂。事情的真相扑朔迷离。

  原料何处来?加工后流向何处?是否引发食品安全?成为举报人关注的问题。

  大铁锅里正在熬油

  “几乎是两天就拉走一车,这些日子我早上锻炼时都看到了,他们使用大铁锅露天熬油,那味道就是地沟油的味道,味很大,很呛人。”

  家住大潘镇的张先生称,在他家附近有一个加工点,加工类似地沟油的东西,不但数量很大,而且里面的人都神神秘秘的。

  记者向张先生了解到,这处加工点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潘镇马贝村附近的荒郊野地中,加工点四周是高高的院墙,加工点院内有四趟瓦房,只有一个大铁门可以进出,平时还都是关着的,加工点周围都是林地,很少有外人往来。引起张先生注意此事的是,每天都要有不同的车辆进进出出,每次进出加工点的车辆都载运着大型铁桶。

  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已经观察了近一周时间,发现加工点的活动很有规律,早上6时半到7时半之间开门,载着铁桶的货车离开加工点后,大铁门就会关闭起来,直到晚上才会有货车载着不同的大铁桶返回到加工点院子内。

  张先生通过观察发现,载着铁桶的货车都驶向了沈辽路方向。

  昨天早上5时30分,张先生带领记者来到神秘的加工点。此时加工点大铁门紧闭,记者通过铁门的缝隙向内观察到,蓝色的铁桶高高堆积起来,隐约可以看到一个水泥加工池以及竖起的烟囱。

  张先生与记者耐心等待了一个多小时后,大铁门在既定时间打开。按照张先生提供的说法,记者佯称租房子加工食品进入加工点,没想到竟然没有人出面阻拦。在加工点的院子内,呈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上百只的大铁桶,这些铁桶满身油污,由于时间比较长,铁桶外的油污已经呈现黑色,并散发着酸臭气味。

  在个别铁桶外壁上,还残留着一些未变黑的油污,近距离观察,这些油污呈浅黄色,如同豆腐渣或膏状的糨糊,油污内还混着一些黑点。距铁桶不足十步远处是一处灶台,灶台上面架设着一口大铁锅,铁锅内残留的也是浅黄色的膏状豆腐渣类物质,惟一有区别的是,铁锅内的东西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油腻十足。在铁锅的一侧,记者看到一个蓝色的塑料桶,塑料桶本身没有任何标识,记者怀疑,这个蓝色塑料桶内的物质,很可能就是某种添加剂。

  用来搅动的棍子、过滤的筛子、防水手套等工具都散放在不同地方,但无一不是油黑色。正当记者确认油桶数目时,负责看院子的一名打工者走出房间,记者按照事先准备好的租房借口,开始向这名打工者了解内幕。打工者告诉记者,这里确实是加工油的,他只是负责加工,老板负责原料和销售,但是这名打工者还是向记者透露,几乎是每两天就要拉走一车油,每车能够装5桶至6桶加工好的油。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