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
距离2008年9月11日三聚氰胺毒奶事件被彻底曝光这**的日子越来越近,随着三鹿这个巨无霸的倒下,国内奶粉市场的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认为,目前市场格局没有出现较大的行业变化,新的市场格局尚未定型,目前正在慢慢趋于稳定。
奶粉大王倒下 新一轮市场格局洗牌
2008年9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全国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抽检结果,三鹿、伊利、蒙牛、光明,国内大多数企业产品均检出三聚氰胺,被要求立即下架。随后,随着事件的曝光,“奶粉大王”三鹿轰然倒塌,中国奶粉市场的新一轮洗牌。外资强势进入,乳企跑马圈地,曾经的液奶奶粉阵营也被彻底打破。
2008年10月,国内乳制品产量受三聚氰胺事件冲击*为严重,降至120万吨/月。同时,国产品牌奶粉市场的占有率将至个位数,接着的消息更令国产奶粉企业面临生存压力。从“三聚氰胺”发生后,由于消费者对本土奶粉的不信任导致进口奶粉冲击国内市场,许多消费者都转为进口奶粉的消费人群。
中投顾问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奶粉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自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整个奶粉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原来在高端市场占据优势的洋奶粉市场份额逐渐加大,目前,洋奶粉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由08年年初的70%上升到85%;在中端市场上的份额也上升了不少。
资料显示,目前世界排名前20家乳业品牌全部进入我国市场,并有多家乳业集团在华建厂,为了抢占中国乳业市场,以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国家大量向我国出口奶粉。
外有进口产品冲击,内有消费者不信任,本土奶粉面临生与死的考验。然而,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行业、企业的自救,本土奶粉渐渐走出了生存危机。今年前四个月,我国奶粉加工企业基本上70%~80%处于亏损状态,而正常情况下应该是30%~40%之间。
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三鹿位居奶粉市场首位,市场的份额达到18%左右,随着三鹿的退市,这一市场逐渐被以伊利为代表的国产品牌获得,这一块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另外,由于三元、飞鹤等品牌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独善其身,这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逐渐上升。
新格局尚未定型 众企业发力奶粉市场
截止到前7月,全国乳制品行业产值已恢复“三聚氰胺”事件前的90%,全国乳品企业总数已从730家增至832家。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认为,目前奶粉市场格局没有出现较大的行业变化,新的市场格局尚未定型,目前正在慢慢趋于稳定。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伊利在奶粉市场的份额达到10-12%,圣元、雅士利、飞鹤、完达山等市场份额都出现成倍增长的趋势。不过洋奶粉的市场占有率也在进一步拉大,近期,洋奶粉就借口“成本问题”集体涨价。这说明洋奶粉已经在价格上拥有了定价权,这在高端奶粉市场尤为明显,国内奶粉企业没有实力与洋奶粉抗衡。
在此基础上,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推进,目前,乳品行业的增速开始恢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也逐渐恢复,国内乳业巨头纷纷开始布局奶粉市场。
7月,伊利宣布在天津建设华北地区年产4.5万吨的奶粉基地,这是自“三聚氰胺”时间后,伊利在国内的首次大规模扩张;光明乳业日前高调宣布重拳出击奶粉市场,将把奶粉作为支柱产业培育,近期光明*新升级配方换装上市的婴幼儿奶粉新优幼即将全面上市;完达山则计划投资13亿兴建奶源基地和奶粉工厂;河北三元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首批配方奶粉产品在全国13个省市全面上市,向国产奶粉市场正式发起了总攻。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认为,国内乳业巨头加速布局奶粉市场无疑将加大市场的竞争。从建立奶源基地,到加大广告投入;从不断推出新品上市,到引入资本壮实力,乳业的竞争正在进一步加剧。这从一个侧面也表示,国内奶粉市场格局还未成型,不过随着这一轮洗牌的结束,到今年年底,国内奶粉市场的格局有望稳定成型。
中投顾问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奶粉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到2010年,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每年至少需要80万吨,产值在3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