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国内
政策因素
国家调控政策支撑东北产区大豆
供求因素
国内外大豆价格严重倒挂,导致我国进口大豆数量增加。由于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的大幅下跌及国内大豆价格的坚挺,加上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引起的海运费回落等原因造成了进口大豆价格远低于国内大豆价格,导致国内外大豆价格倒挂较为严重。一般而言,国产大豆含油率低、水分高,每吨应比进口大豆低200元左右。然而国家临时存储政策导致了国产大豆价格强于进口大豆。1月末,进口大豆港口成交价格在3550-3650,国储3700元/吨的收储价凸显了进口大豆的成本优势。从2月下旬开始,国际大豆市场价格进入新一轮下滑通道,月末进口大豆港口成交价只有3400元,产区大豆价格优势荡然无存,使得国内大豆加工企业转向采购进口大豆,进口大豆再次对我国东北特别是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造成严重冲击。据海关统计,1月份我国进口大豆303万吨,2月份进口大豆326万吨,1-2月累计进口62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1%。
豆油、豆粕季节性消费因素加大价格回调压力。春节之后,国内豆粕现货价格持续下挫,需求不旺是豆粕价格下跌的主要动力。经过春节前的屠宰高峰之后,禽畜大幅减少,使豆粕消费需求大减,畜禽饲料需求形势很不乐观。即使除去季节因素,多数企业饲料销量均出现下滑。同时,在全球遭遇金融危机、需求下降的情况下,作为禽肉制品出口大国,我国畜禽出口受阻,致使豆粕消费需求节后没有快速增长。另外,北方地区持续的严重旱情也对养殖业造成威胁。以及国内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疫病,导致存量水平进一步降低,部分地区家禽存栏量较正常水平偏少2-3成,养殖业存栏水平的不足导致饲料消费降低。自2月份以来,国内多数饲料企业销售形势不佳,预计2月份饲料销售数量将较1月份下降30%左右。从豆油消费的季节性来看,居民经过春节前的集中备货之后,将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满足生活消费,此时正是由消费高峰向淡季转换的时候,豆油需求持续下降。
(三国际市场因素
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迷影响大豆上涨步伐。因全世界经济衰退对原油需求下降,使原油价格继续在40美元/桶低位徘徊。国际原油价格趋弱,使得海运费下滑,进口大豆成本降低。今年一季度海运费继续保持低迷态势。国际海运费自2008年5月*高时的158美元/吨持续暴跌,到12月末美湾至中国港口干散货运费一度降至21美元,南美至中国港口运费降至23美元,海运费占我国进口大豆成本的比重由高峰时期的1/3回落至目前的不足1/10,大幅降低了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由于今年我国大豆进口仍处于较高水平,海运费用的低位震荡无疑制约了进口大豆的价格上行空间。同时,国际原油价格低位运行,使豆油的生物燃料概念炒作失去理由。美元汇率的走强,使得一切以美元标价的商品价格处于相对弱势。